发明名称 基于太阳能供电的智能水体增氧修复机
摘要 本发明涉及基于太阳能供电的智能水体增氧修复机,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结构复杂,成本高,微纳米气泡产生效率较低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太阳能电池板与储电瓶相连接,储电瓶经第一导线分别与空气压缩机、增压泵、电机相连接,储电瓶经第二导线与控制器、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腔内压力传感器和控制气源的电磁阀相连接,空气压缩机通过导气管与增压泵的入水口相连接,微纳米气泡发生器通过入水口与增压泵出水口相连接,增益管的入水口与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出水口相连接,电机通过连接杆与驳轮相连接,本发明提高了微纳米气泡的发生效率和发生量,降低了设备制造成本和运行成本,是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上的创新。
申请公布号 CN104828967B 申请公布日期 2017.03.15
申请号 CN201510247704.3 申请日期 2015.05.15
申请人 郑州家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谷保祥;刘碧波;闫万华
分类号 C02F7/00(2006.01)I 主分类号 C02F7/00(2006.01)I
代理机构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代理人 王逢伍
主权项 一种基于太阳能供电的智能水体增氧修复机,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储电瓶、浮载板和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太阳能电池板(1)、储电瓶(2)、空气压缩机(4)均安装在浮载板(6)的上方,露出水面以上,浮载板(6)的前端横轴(24)上装有电机(9),电机(9)前部有固定在垂直挡板(25)上的压力开关(11),用来控制电机电源,垂直挡板(25)装在横轴(24)最前端,太阳能电池板(1)与储电瓶(2)相连接,储电瓶(2)经第一导线(14)分别与空气压缩机(4)、增压泵(7)、电机(9)相连接,储电瓶(2)经第二导线(15)与控制器(3)、微纳米气泡发生器(8)的腔内压力传感器和电磁阀(5)相连接,增压泵(7)经增压泵固定杆(16)装在浮载板(6)的下方,空气压缩机(4)通过导气管(13)与增压泵(7)的入水口相连接,微纳米气泡发生器(8)通过入水口(18)与增压泵(7)出水口相连接,增益管(17)的入水口(22)与微纳米气泡发生器(8)的出水口(20)相连接,微纳米气泡发生器(8)侧壁上有螺纹接口(19),螺纹接口(19)连接微纳米气泡发生器(8)的腔内压力传感器,微纳米气泡发生器(8)的入水口(18)通过外螺纹与增压泵出水口内螺纹相连接,电机(9)通过连接杆(12)与驳轮(10)相连接,6支驳杆(26)呈中心对称辐射状装在驳轮(10)上,6支驳杆在同一水平面内,增压泵(7)、微纳米气泡发生器(8)、增益管(17)、连接杆(12)均装在浮载板(6)下方,浸没在水面以下,太阳能电池板的储电瓶(2)通过第一导线(14)对空气压缩机(4)、增压泵(7)、电机(9)供电,同时通过第二导线(15)对控制器(3)、微纳米气泡发生器(8)的腔内压力传感器和电磁阀(5)供电,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息通过第二导线(15)反馈给控制器(3)、控制器根据压力参数控制电磁阀(5),为安全和便于控制,控制器和电磁阀均安装在浮载板(6)上方,增益管(17)、微纳米气泡发生器(8)均和增压泵(7)同轴布置,连接杆(12)垂直于水面,横轴(24)与浮载板(6)的连接处位于增压泵(7)轴线在浮载板(6)上的投影线上;空气经由空气压缩机(4)压缩后通过导气管(13)进入增压泵(7)入水口,与水流一起经由增压泵(7)加压溶解后进入微纳米气泡发生器(8)的入水口(18),气体进一步溶解后气水混合流由微纳米气泡发生器(8)的出水口(20)进入缓释节流片的缓释节流孔,经缓释节流后气体以微纳米气泡的形式析出,进入增益管(17),在增益管(17)中经折流、水气流互相剪切、碰撞,使气泡量进一步增加,由于增益管(17)的入水口(22)处气水流流速大,形成负压,使外部水经由狭缝自增益管入水口(22)处附近进入增益管(17),增加水的流量,减小气泡分散浓度,减小气泡的合并机率;在增益管(17)远离入水口(22)的一端,增益管(17)内压力变大,气水混合流由管内向管外涌出,增加气水混合液体的分散空间,减少气泡混合浓度,最大限度的提高微纳米气泡的形成效率与分散效果;在浮载板的前端有一个防驻壁驳轮,防驻壁驳轮有六条驳杆,呈中心对称辐射状水平布置,并通过连接杆与电机动力轴连接,电机通过一个可以转动的横轴安装在浮载板上,在其前部有一压力开关固定在一块垂直挡板上,当修复机运动到水体边界,驳轮的驳杆首先接触到边壁,连接杆受力而向内摆动一定角度,压迫压力开关,使驳轮电机通电而转动,致使驳杆支撑边壁使整个机器系统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从而离开边壁,离开后压力开关断开电源,驳轮不再转动以减少电能的消耗。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沟赵办事处大里村1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