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水下直升机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下直升机,主体部分由:上盖、下盖、推进器、钛环、控制筒、固定架、焊接块、连接块、固定块、丝杆组成,控制筒固定在固定架上,固定架的支杆末端与焊接块焊接,通过螺栓螺母使焊接块、连接块、钛环固定,上盖、下盖用螺栓穿过通孔与钛环固定;若需要水下直升机下潜或上浮,只需控制水平向上的推进器旋转;若要实现水下直升机的前进后退,则只需控制水平朝向的推进器正反转即可;若要实现水下直升机的悬停,只要控制水平向上的推进器以一定的转速抵消水下直升机的水中质量即可;该航行器操作简便,极其灵活。
申请公布号 CN205998108U 申请公布日期 2017.03.08
申请号 CN201620755535.4 申请日期 2016.07.15
申请人 浙江大学 发明人 陈鹰;韩军;黄豪彩;陈振纬;陈家旺;俞宙;孙贵青;冀大雄;徐敬;宋宏
分类号 B63C11/52(2006.01)I;B63G8/08(2006.01)I;B63G8/14(2006.01)I 主分类号 B63C11/52(2006.01)I
代理机构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叶志坚
主权项 水下直升机,由:上盖(1)、下盖(2)、推进器(3)、钛环(4)、控制筒(5)、固定架(6)、焊接块(7)、连接块(8)、固定块(9)、丝杆(10)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盖(1)和下盖(2)为碟形,边缘均匀环布四个凹槽,凹槽底部开有螺纹通孔;所述的钛环(4)设于上盖(1)、下盖(2)间位置,由四段四分之一圆弧组成;圆弧两端分别设有末端配合结构,该末端配合结构由径向梯台(4.1)、螺纹孔(4.2)、凸边(4.3)、轴向梯台(4.4)组成,且圆弧两端的末端配合结构分别是一个偏圆弧外部,一个偏圆弧内部;所述的钛环(4)的中心通过固定架(6)固定有控制筒(5);该控制筒(5)内设有驱动电路和光端机及无线通讯;所述的固定架(6)由中间环(6.2)、四根支杆(6.1)组成,支杆(6.1)的两端分别均匀焊接在中间环(6.2)与钛环(4)内壁上;所述的支杆(6.1)与中间环(6.2)的焊接处开有若干通孔,该通孔供丝杆(10)穿过;丝杆(10)的两端通过固定块(9)固定在控制筒(5)上,该固定块(9)为Z形、下部面开有螺纹孔,该螺纹孔供丝杆(10)穿过,并用螺母拧紧丝杆(10),使得丝杆(10)的上下固定块(9)紧紧卡在控制筒(5)上,形成内部固定结构;所述的钛环(4)与支杆(6.1)的焊接处设有焊接块(7);该焊接块(7)主要由凸台(7.1)、横向螺纹孔(7.2)、纵向螺纹孔(7.3)组成,其中横向螺纹孔(7.2)和纵向螺纹孔(7.3)均为通孔,支杆(6.1)穿过横向螺纹孔(7.2),并焊接固定在凸台(7.1);焊接块(7)上的纵向螺纹孔(7.3)与上盖(1)凹槽的螺纹孔对齐,用螺栓旋入纵向螺纹孔(7.3)中,固定上盖(1);焊接块(7)上的纵向螺纹孔(7.3)与下盖(2)凹槽的螺纹孔对齐,用螺栓旋入纵向螺纹孔(7.3)中,固定下盖(2);所述的钛环(4)外侧壁均匀分设有四个推进器(3),其中相对的两个对称推进器水平朝上布置,其余两个水平布置;所述的钛环(4)与推进器(3)间通过连接块(8)连接,该连接块(8)上开有钢箍孔(8.1),用来穿过钢箍以固定推进器(3),中间开有螺纹通孔(8.2);该连接块(8)的一侧为内凹弧形面(8.3)、另一侧设有上下平行的两块卡板(8.4)。
地址 310013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余杭塘路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