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软测量技术的汽轮机热耗率在线监测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软测量技术的汽轮机热耗率在线监测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的汽轮机回热系统的专家性能知识库和性能预测模型,校验汽轮机回热系统运行现场测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预测汽轮机运行现场未采集的参数数据,以利用汽轮机输出功率计算主蒸汽流量,完成汽轮机回热系统热耗率的在线监测,从而获得准确、可靠的发电机组热耗率在线监测结果。本发明方法避免了传统的凝结水流量测量,采用汽轮机输出功率软测量的方法,获得热耗率的在线监测,同时具有对现场实测数据的校验和预测功能。
申请公布号 CN104048842B 申请公布日期 2017.03.01
申请号 CN201410233909.1 申请日期 2014.05.29
申请人 华中科技大学 发明人 李建兰;王际洲;翟兆银;陈刚;黄树红
分类号 G01M99/00(2011.01)I;G01K17/12(2006.01)I 主分类号 G01M99/00(2011.01)I
代理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代理人 曹葆青
主权项 一种汽轮机热耗率在线监测方法,特征在于:该方法通过建立的汽轮机回热系统的热力性能专家知识库和性能预测模型,校验汽轮机回热系统运行现场测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预测汽轮机运行现场未采集的参数数据,以利用汽轮机输出功率计算主蒸汽流量,完成汽轮机回热系统热耗率的在线监测;所建立的性能预测模型由公式I到公式V构成:抽气口抽气压力按公式I计算:P<sub>j</sub>=ε<sub>j</sub>·P<sub>j‑1</sub>   公式I式中,P<sub>j</sub>为该级抽气口抽气压力,P<sub>j‑1</sub>为该抽气口上一级的抽气压力,ε<sub>j</sub>为压力级进出口压力的压比,角标j表示该参数所对应的汽轮机抽气级;抽气口抽气温度按公式II和公式III计算T<sub>j</sub>=f(P<sub>j</sub>,h<sub>j</sub>)   公式IIh<sub>j</sub>=(1‑η<sub>j</sub>)h<sub>j‑1</sub>+η<sub>j</sub>h'<sub>j‑1</sub>   公式III式中,T<sub>j</sub>为对应抽气口抽气温度,h<sub>j</sub>为各抽气口抽气焓;函数f()为水蒸气温度查询函数,η<sub>j</sub>为该抽汽级的相对内效率,h’<sub>j‑1</sub>为抽气级的理想出口焓;加热器进气压力按公式IV计算:P<sub>in,j</sub>=(1‑β<sub>j</sub>)·P<sub>j</sub>   公式IV式中,P<sub>in,j</sub>为对应加热器的进气压力,β<sub>j</sub>为对应抽气管道的压力损失;加热器端差按公式III、公式IV计算TTD<sub>j</sub>=θ<sub>j</sub>   公式VDCA<sub>j</sub>=ω<sub>j</sub>   公式VI式中,TTD<sub>j</sub>和DCA<sub>j</sub>分别为加热器上端差和下端差,θ<sub>j</sub>、ω<sub>j</sub>为上、下端差的系数函数;汽轮机排气焓按公式VII计算:h<sub>c</sub>=(1‑η<sub>LP</sub>)h<sub>LP</sub>+η<sub>LP</sub>h′<sub>c</sub>   公式VII式中h<sub>c</sub>为排气焓,h<sub>LP</sub>为低压缸进气焓,h’<sub>c</sub>为低压缸理想出口焓,η<sub>LP</sub>为低压缸缸效率。
地址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