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对乙烯‑丁烯共聚物的短链支化控制
摘要 提供了控制在使用特定类型的镁‑钛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的气相聚合法中制备的乙烯‑丁烯(EB)聚乙烯树脂的短链支化(SCB)的方法。通过提高聚合停留时间,所述方法能够在树脂的低分子量部分中提高短链支化的水平。根据本发明制造的聚合物可用于制备流延膜和吹塑膜,尤其用于拉伸膜应用。
申请公布号 CN106459282A 申请公布日期 2017.02.22
申请号 CN201580031489.1 申请日期 2015.05.12
申请人 诺瓦化学品(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M.凯莉;S.戈亚尔;J.麦基彻恩
分类号 C08F210/16(2006.01)I;C08F210/08(2006.01)I;C08F2/34(2006.01)I;C08F4/655(2006.01)I 主分类号 C08F210/16(2006.01)I
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邵长准;周李军
主权项 控制具有0.910至0.935 g/cc的密度的热塑性乙烯‑丁烯共聚物的短链支化分布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建立第一稳态气相聚合条件,其中包含5至35摩尔%丁烯和补足至100摩尔%的95至65摩尔%乙烯的气态单体混合物在气相聚合反应器中在10至500 psi的压力;50至125℃的温度和第一反应停留时间下与负载的聚合催化剂接触;2)建立第二稳态气相聚合条件,在该聚合条件下:2.1)所述气态单体混合物基本上与所述第一聚合条件相同;2.2)所述负载的聚合催化剂基本上与所述第一聚合条件中所用相同;和2.3)采用第二停留时间,其中所述第二停留时间大于第一停留时间;其中在所述第二聚合条件下制备的乙烯‑丁烯共聚物的短链支化含量不同于在所述第一聚合条件下制备的乙烯‑丁烯共聚物的短链支化含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聚合条件下制造的乙烯‑丁烯共聚物的低分子量部分具有比在所述第一聚合条件下制造的乙烯‑丁烯共聚物更高的短链支化含量,并且其中根据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所述聚合催化剂:在惰性烃基溶剂或稀释剂中,在将处理过的载体与所述烃基溶剂或稀释剂分离或不分离的情况下,在0℃至100℃的温度下使已经热处理以除去吸附水并具有0.1至5毫摩尔/克载体的残留表面羟基含量的载体——所述载体随后用与所述表面羟基基团反应的铝化合物处理以便在所述载体上提供0.5至2.5重量%的Al——接触:过渡金属化合物,通过使式(R<sup>5</sup>)<sub>e</sub>MgX<sub>2‑e</sub>的烷基镁化合物——其中各个R<sup>5</sup>独立地为C<sub>1‑8</sub>烷基基团且e为1或2且X为氯或溴原子——与选自CCl<sub>4</sub>和C<sub>1‑6</sub>烷基卤化物及其混合物的反应性有机卤化物原位反应制备的卤化镁,第二烷基铝化合物和任选的电子给体,并将得到的催化剂与所述惰性烃基溶剂或稀释剂分离,条件是试剂添加到载体中的次序满足以下条件:(i)所述过渡金属化合物不能第一个加入;(ii)当第一个加入所述Mg化合物时,所述过渡金属化合物不能第二个加入;(iii)当第一个加入第二烷基铝时,所述过渡金属化合物不能第二个加入;(iv)当以任意次序第一个和第二个加入所述Mg化合物和所述第二烷基铝化合物时,所述过渡金属化合物不能第三个加入;(v)所述过渡金属化合物必须在所述反应性有机卤化物之后加入;(vi)所述过渡金属化合物必须在所述烷基镁化合物之后加入;(vii)所述电子给体如果存在的话不能最后加入;(viii)所述反应性有机卤化物不能最后加入;(ix)如果所述反应性有机卤化物是第一个的话,所述第二烷基铝化合物不能是第二个;(x)如果所述第二烷基铝化合物是第一个的话,所述反应性有机卤化物不能是第二个;和(xi)当所述过渡金属是最后一个时,所述第二烷基铝和Mg化合物不能以任意次序是第三个或第四个。
地址 瑞士弗莱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