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智能通草纸切割机器人
摘要 智能通草纸切割机器人,包括有切割装置、上移动转盘、下移动转盘、机架以及控制器,切割装置、上移动转盘以及下移动转盘安装于机架上;使用时,利用控制器控制切上移动转盘或者下移动转盘移动到切割位,利用控制器控制切割装置的切割线切割上移动转盘或者下移动转盘内通草芯,如此不断循环将通草芯切割成为通草纸,智能通草纸切割机器人与传统的手工切割通草纸相比,提高了加工效率,以及提高了加工通草纸的质量。
申请公布号 CN104924336B 申请公布日期 2017.02.08
申请号 CN201510323509.4 申请日期 2015.06.13
申请人 陈翡 发明人 陈翡
分类号 B26D1/46(2006.01)I;B26D5/06(2006.01)I;B26D5/08(2006.01)I 主分类号 B26D1/46(2006.01)I
代理机构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代理人 翁斌
主权项 智能通草纸切割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通草纸切割机器人,包括有切割装置(1)、上移动转盘(2)、下移动转盘(3)、机架(4)以及控制器(5),切割装置(1)、上移动转盘(2)以及下移动转盘(3)安装于机架(4)上;切割装置(1)包括有线割装置(35)以及平移装置(36),线割装置(35)包括有切割架(6)、切割线(7)、主动轮(8)、第一被动轮(9)、第二被动轮(10)、第三被动轮(11)以及切割电机(12),主动轮(8)、第一被动轮(9)、第二被动轮(10)以及第三被动轮(11)的轮轴与切割架(6)动配合连接,切割电机(12)的机座与切割架(6)连接,切割电机(12)的转轴与主动轮(8)连接,切割线(7)与主动轮(8)、第一被动轮(9)、第二被动轮(10)以及第三被动轮(11)动配合连接;平移装置(36)包括有平移动力元件(37),平移槽(38)以及平移座(39),平移槽(38)与机架(4)连接,平移槽(38)与平移座(39)动配合连接,切割架(6)与平移座(39)连接,平移动力元件(37)的外壳与平移槽(38)连接,平移动力元件(37)的动力轴与平移座(39)连接,利用平移装置(36)带动线割装置(35)移动;上移动转盘(2)包括有上移动装置(13)以及上转盘模具(14),上移动装置(13)与机架(4)连接,上转盘模具(14)与上移动装置(13)连接;上移动装置(13)包括有上动力元件(15)、上滑槽(16)以及上滑座(17),上动力元件(15)的外壳以及上滑槽(16)与机架(4)连接,上动力元件(15)的动力轴与上滑座(17)连接,上滑座(17)与上滑槽(16)动配合连接,利用上动力元件(15)带动上滑座(17)移动;上转盘模具(14)包括有上转盘座(18)、上转盘电机(19)、上驱动齿轮(20)、上导向模板(21)以及上模筒(22),上导向模板(21)与上模筒(22)连接,上模筒(22)与上转盘座(18)动配合连接,上模筒(22)设有上被动齿轮(23),上转盘座(18)与上转盘电机(19)的外壳连接,上转盘电机(19)的转轴与上驱动齿轮(20)连接,上驱动齿轮(20)与上被动齿轮(23)啮合,通过上转盘电机(19)带动上导向模板(21)以及上模筒(22)于上转盘座(18)内旋转;上转盘电机(19)的外壳与上滑座(17)连接,上移动装置(13)通过上滑座(17)带动上转盘模具(14)移动;下移动转盘(3)包括有下移动装置(24)以及下转盘模具(25),下移动装置(24)与机架(4)连接,下转盘模具(25)与下移动装置(24)连接;下移动装置(24)包括有下动力元件(26)、下滑槽(27)以及下滑座(28),下动力元件(26)的外壳以及下滑槽(27)与机架(4)连接,下动力元件(26)的动力轴与下滑座(28)连接,下滑座(28)与下滑槽(27)动配合连接,利用下动力元件(26)带动下滑座(28)移动;下转盘模具(25)包括有下转盘座(29)、下转盘电机(30)、下驱动齿轮(31)、下导向模板(32)以及下模筒(33),下导向模板(32)与下模筒(33)连接,下模筒(33)与下转盘座(29)动配合连接,下模筒(33)设有下被动齿轮(34),下转盘座(29)与下转盘电机(30)的外壳连接,下转盘电机(30)的转轴与下驱动齿轮(31)连接,下驱动齿轮(31)与下被动齿轮(34)啮合,通过下转盘电机(30)带动下导向模板(32)以及下模筒(33)于下转盘座(29)内旋转;下转盘电机(30)的外壳与下滑座(28)连接,下移动装置(24)通过下滑座(28)带动下转盘模具(25)移动;控制器(5)设有自动开关(40)、第一传感器(41)、第二传感器(42)、第三传感器(43)、第四传感器(44)、第五传感器(45)、第六传感器(46)以及第七传感器(47);第一传感器(41)、第二传感器(42)以及第三传感器(43)设于平移动力元件(37)的外壳,第一传感器(41)位于第二传感器(42)与第三传感器(43)之间,平移动力元件(37)的动力轴设有感应元件,用于控制平移动力元件(37)的行程;第四传感器(44)以及第五传感器(45)设于上动力元件(15)的外壳,上动力元件(15)的动力轴设有感应元件,用于控制上动力元件(15)的行程;第六传感器(46)以及第七传感器(47)设于下动力元件(26)的外壳,下动力元件(26)的动力轴设有感应元件,用于控制下动力元件(26)的行程。
地址 225321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口岸街道龙窝北路1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