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全液压转向器测试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液压转向器测试系统,包括油箱、电机泵系统、压力及流量控制阀系统、温控加热系统、过滤系统、循环冷却系统、油路切换控制模块、转向动力加载模块、桥式模拟加载模块、油缸工况加载模块、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电控系统和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本全液压转向器测试系统通过油路切换控制模块进行多种油路切换控制,可实现对负荷传感型转向器和其他同样能够类型转向器的测试,测试项目种类更齐全,包括动力转向性能测试、终点感终点滑移测试、中位回复测试、压力损失测试、内渗漏测试、流量变化率测试、人力转向容积效率、路感测试等测试项目,能够满足国内外对全液压转向器的测试要求。
申请公布号 CN104483111B 申请公布日期 2017.02.08
申请号 CN201410697917.1 申请日期 2014.11.27
申请人 宁波中意液压马达有限公司 发明人 葛永鑫;蒋凯亮;吴波涛
分类号 G01M13/00(2006.01)I;G01M17/06(2006.01)I 主分类号 G01M13/00(2006.01)I
代理机构 宁波浙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8 代理人 王明超
主权项 一种全液压转向器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9)、电机泵系统、压力及流量控制阀系统、温控加热系统(20)、过滤系统、循环冷却系统(32)、油路切换控制模块(30)、转向动力加载模块(29)、桥式模拟加载模块(31)、油缸工况加载模块(28)、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电控系统和计算机数据处理中心;所述电机泵系统包括第一电机泵组(27‑1)、第二电机泵组(27‑2)和第三电机泵组(27‑3),所述压力及流量控制阀系统包括流量控制阀(25)、第一远程控制溢流阀(2‑1)、第二远程控制溢流阀(2‑2)、第三远程控制溢流阀(2‑3)、第四远程控制溢流阀(2‑4)、第一双向截止式电磁球阀(7‑1)、第二双向截止式电磁球阀(7‑2)、第三双向截止式电磁球阀(7‑3)、第四双向截止式电磁球阀(7‑4)、第五双向截止式电磁球阀(7‑5)、第六双向截止式电磁球阀(7‑6)、第七双向截止式电磁球阀(7‑7)、第八双向截止式电磁球阀(7‑8)和第九双向截止式电磁球阀(7‑9),所述温控加热系统(20)包括加热器(17)和温度表(10),所述过滤系统包括滤油器(16),所述循环冷却系统(32)包括冷却器(15),所述油路切换控制模块(30)包括第一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1)、第二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2)、两位二通电磁换向阀(6)、优先阀(24)、第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1)和第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2),所述转向动力加载模块(29)包括伺服电机(12)、限扭器(22)、变速箱(21)和扭矩转速角度测量仪(11),所述桥式模拟加载模块(31)包括第一单向阀(14‑1)、第二单向阀(14‑2)、第三单向阀(14‑3)和第四单向阀(14‑4),所述油缸工况加载模块(28)包括第一油缸(19‑1)、第二油缸(19‑2)、第一单向节流阀(18‑1)、第二单向节流阀(18‑2),所述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第一流量计(5‑1)、第二流量计(5‑2)、低压流量计(26)、第一压力传感器(23‑1)、第二压力传感器(23‑2)、第三压力传感器(23‑3)、第四压力传感器(23‑4)、第五压力传感器(23‑5)和第六压力传感器(23‑6);伺服电机(12)、限扭器(22)、变速箱(21)和扭矩转速角度测量仪(11)依序设置并连接于被测转向器(4)的转向动力输入端,第一电机泵组(27‑1)、第二电机泵组(27‑2)和第三电机泵组(27‑3)的进油端分别与油箱(9)连接,第一电机泵组(27‑1)和第二电机泵组(27‑2)的泵油端与第一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1)连接,第一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1)的第一出油支路与第二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2)连接,第一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1)的第二出油支路与第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1)连接,第二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2)的第一出油支路与两位二通电磁换向阀(6)连接,第二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2)的第二出油支路与被测转向器(4)的P口连接,第一流量计(5‑1)设置在第二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2)的第二出油支路上,两位二通电磁换向阀(6)与优先阀(24)连接,优先阀(24)的CF口通过管式单向阀(3)连接到第二两位三通电磁换向阀(13‑2)的第二出油支路上,优先阀(24)的LS口与被测转向器(4)的控制口连接,第五压力传感器(23‑5)设置在优先阀(24)的LS口与被测转向器(4)的控制口连接的油路上,优先阀(24)的回油口通过第一回油支路(33‑1)与油箱(9)连接,第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1)通过第二回油支路(33‑2)与油箱(9)连接,滤油器(16)设置在第二回油支路(33‑2)上,流量控制阀(25)设置于第一电机泵组(27‑1)的泵油端与第一回油支路(33‑1)之间,第四远程控制溢流阀(2‑4)设置于第二电机泵组(27‑2)的泵油端与第二回油支路(33‑2)之间,加热器(17)和温度表(10)设置于油箱(9)内,被测转向器(4)的T口与第二回油支路(33‑2)之间设有第一回油管路(34‑1)和第二回油管路(34‑2),第七双向截止式电磁球阀(7‑7)、第二远程控制溢流阀(2‑2)及冷却器(15)依次设置在第一回油管路(34‑1)上,第八双向截止式电磁球阀(7‑8)及低压流量计(26)依次设置在第二回油管路(34‑2)上,被测转向器(4)的P口与第二回油支路(33‑2)之间设有第三回油管路(34‑3),第九双向截止式电磁球阀(7‑9)设置在第三回油管路(34‑3)上,被测转向器(4)的A口与第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1)之间设有第一工作油路(35‑1),第三双向截止式电磁球阀(7‑3)和第一双向截止式电磁球阀(7‑1)依次设置在第一工作油路(35‑1)上,被测转向器(4)的B口与第一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1)之间设有第二工作油路(35‑2),第四双向截止式电磁球阀(7‑4)和第二双向截止式电磁球阀(7‑2)依次设置在第二工作油路(35‑2)上,第一工作油路(35‑1)与第二工作油路(35‑2)之间设有第一桥式模拟加载油路(36‑1)和第二桥式模拟加载油路(36‑2),第一单向阀(14‑1)和第二单向阀(14‑2)正向相向设置于第一桥式模拟加载油路(36‑1)上,第三单向阀(14‑3)和第四单向阀(14‑4)反向相向设置于第二桥式模拟加载油路(36‑2)上,第一桥式模拟加载油路(36‑1)与第二桥式模拟加载油路(36‑2)之间设有第三桥式模拟加载油路(36‑3),第一远程控制溢流阀(2‑1)和第二流量计(5‑2)设置在第三桥式模拟加载油路(36‑3)上,被测转向器(4)的P口、A口、B口及T口依序分别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23‑1)、第二压力传感器(23‑2)、第三压力传感器(23‑3)及第四压力传感器(23‑4),第三电机泵组(27‑3)的泵油端与第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2)连接,第六压力传感器(23‑6)设置于第三电机泵组(27‑3)的泵油端,第三电机泵组(27‑3)的泵油端与油箱(9)之间设有第三回油支路(33‑3),第三远程控制溢流阀(2‑3)设置在第三回油支路(33‑3)上,第二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8‑2)与第一油缸(19‑1)之间设有第一油缸工况加载油路(37‑1)和第二油缸工况加载油路(37‑2),第一单向节流阀(18‑1)设置在第一油缸工况加载油路(37‑1)上,第二单向节流阀(18‑2)设置在第二油缸工况加载油路(37‑2)上,第二油缸(19‑2)与第一油缸(19‑1)同步连接,第二油缸(19‑2)与第一工作油路(35‑1)之间连接有第一加载管路(38‑1),第二油缸(19‑2)与第二工作油路(35‑2)之间连接有第二加载管路(38‑2),第五双向截止式电磁球阀(7‑5)设置在第一加载管路(38‑1)上,第六双向截止式电磁球阀(7‑6)设置在第二加载管路(38‑2)上。
地址 315200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意路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