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明沟‑暗管相结合的排水降盐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明沟‑暗管相结合的排水降盐方法,属于盐碱地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包括:选地,开挖控盐排水暗管沟和集水管沟,铺设隔水层,埋放控盐排水暗管和集水管,控盐排水暗管与集水管连接,控盐排水暗管沟和集水管沟回填并修整土堆、开挖明沟,打孔、施土壤肥力肥料,控盐排水暗管和集水管管理。本发明能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保持养分,提高土壤松散度,改善土壤板结度,增强收集雨水及灌溉水能力,有利于保水、保肥、增温,使可溶性盐离子快速淋溶到耕层以下,使淋溶到土壤深层的盐分离子不再随水移到表层土壤,起到表层土壤盐分降低的作用,通过该方法,方便排水,大幅提高了耕层土壤盐分淋洗效率,使土壤盐分大幅下降。
申请公布号 CN106358479A 申请公布日期 2017.02.01
申请号 CN201610766025.1 申请日期 2016.08.30
申请人 山东胜伟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胜
分类号 A01B79/00(2006.01)I;A01B77/00(2006.01)I;E02B1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B79/00(2006.01)I
代理机构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代理人 翁斌
主权项 一种明沟‑暗管相结合的排水降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选地选择土地平整、土壤耕层含盐量小于2.1%、PH值7.5~8.0、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的地块,土壤质地中性;步骤2:开挖控盐排水暗管沟和集水管沟将地块分割成若干个网格状的盐碱地块,在网格状的盐碱地块每间隔15~20m开挖暗管沟,暗管沟的宽度为1.5~2.0m,暗管沟起始端深度为1.5~1.8m,暗管沟末端深度为1.9~2.1m,暗管沟起始端与末端的坡度为0.45~0.55‰,在暗管沟末端开挖集水管沟,宽度为0.3~0.6m,深度为1.5~1.7m,集水管沟的坡度为1.9~2.1‰;步骤3:铺设隔水层在暗管沟的底部铺设宽1.5~2.0m、厚15~20cm的碎石层,碎石层上铺设有宽1.4~1.8m、厚0.2~0.4cm的土工布作过滤层,土工布作过滤层上铺设一层宽1.2~1.6m、厚5~10cm的玉米秸秆、一层宽1.5~2.0m、厚10~15cm的淋溶土,淋溶土上施加降盐碱剂;步骤4:埋放控盐排水暗管和集水管隔水层铺设后,在控盐排水暗管沟内的淋溶土和降盐碱剂上埋放控盐排水暗管,控盐排水暗管的起始端埋放深度为1.1~1.3m,末端埋放深度为1.4~1.6m,暗管起始端与末端的坡度为0.45~0.55‰,控盐排水暗管每米有效吸水面积不小于60平方厘米,在集水管沟内埋放集水管,集水管的埋放深度为1.5~1.7m,集水管的坡度为1.9~2.1‰;步骤5:控盐排水暗管与集水管连接控盐排水暗管与集水管之间通过三通阀件连接,控盐排水暗管将水排至集水管,将集水管通过一水泵与集水灌连接,将排至集水管的水排至集水灌;将控盐排水暗管的起始端上各安装冲洗控制阀,将各个冲洗控制阀与另一个水泵连接,将该水泵与蓄水池连接,对控盐排水暗管进行冲洗;步骤6:控盐排水暗管沟和集水管沟回填并修整土堆、开挖明沟将控盐排水暗管沟和集水管沟进行回填,并在回填的控盐排水暗管沟和集水管沟上分别修整土堆,控盐排水暗管沟上的土堆的宽度为3.5~4.5m、高度为20~30cm,集水管沟上的土堆的宽度为1.5~2.5m、高度为20~30cm,在两控盐排水暗管沟上的土堆之间开挖明沟,开挖宽度为0.5~1.0m、深度为0.9~1.1m,明沟的起始端与控盐排水暗管沟的起始端平行,末端开挖至集水管沟外侧;步骤7:打孔、施土壤肥力肥料在每条明沟内通过钻孔设备钻有一排控盐增渗孔,多条相邻的明沟内的控盐增渗孔呈梅花形布置,控盐增渗孔的孔径为40~85mm,控盐增渗孔的孔深为0.6~0.8m,在控盐增渗孔内填充提高土壤肥力的肥料和细砂,肥料与细砂的质量比为1:49,肥料配方采用微生物有机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体积比为85~90:10~15;步骤8:控盐排水暗管和集水管管理对埋放好的控盐排水暗管和集水管进行定期检查,检查控盐排水暗管和集水管是否被堵塞、移位、断裂。
地址 261108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香江大街8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