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后刀面具有仿贝壳表面形貌的织构拉刀与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后刀面具有仿贝壳表面形貌的织构拉刀与制备方法。研制切削负载小、耐磨的拉削刀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结合贝壳表面凹凸规律与体表放射肋条特征尺寸参数与拉刀实际尺寸,在粗拉区和半精拉区的相邻刀齿后刀面上分别开设第一凹型织构槽组和第二凹型织构槽组;第一凹型织构槽组包括沿横向布置的四个第一凹型织构槽,第二凹型织构槽组包括沿横向布置的五个第二凹型织构槽;开设第一凹型织构槽组的刀齿后刀面形成五个第一接触面,开设第二凹型织构槽组的刀齿后刀面形成六个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均开设双V型织构槽;双V型织构槽包括沿拉刀纵向朝向切削刃布置的两个V型槽。本发明降低切削负载,提高刀具可靠性和寿命。
申请公布号 CN106363232A 申请公布日期 2017.02.01
申请号 CN201610993902.9 申请日期 2016.11.11
申请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发明人 倪敬;舒央;王书赢;孟青新;吕俊杰
分类号 B23D43/00(2006.01)I;B23P15/42(2006.01)I 主分类号 B23D43/00(2006.01)I
代理机构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代理人 杜军
主权项 一种后刀面具有仿贝壳表面形貌的织构拉刀,主要由刀柄和刀具头组成;刀具头的刀齿部分划分为粗拉区、半精拉区和精拉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精拉区为刀具头最前端的五个齿;所述粗拉区及半精拉区的相邻两个刀齿中,一个刀齿的后刀面开设第一凹型织构槽组,另一个刀齿的后刀面开设第二凹型织构槽组;所述的第一凹型织构槽组包括沿横向布置的四个第一凹型织构槽,拉刀两侧面与对应侧第一凹型织构槽的间距相等,均为2.0~2.5mm中的一个值;中间两个第一凹型织构槽与对应侧第一凹型织构槽的间距相等,均为3.0~3.5mm中的一个值;中间两个第一凹型织构槽之间的间距为2.8~3.2mm;第一凹型织构槽的槽宽为0.3~0.7mm、深度为0.5~0.8mm;所述的第二凹型织构槽组包括沿横向布置的五个第二凹型织构槽,拉刀两侧面与对应侧第二凹型织构槽的间距相等,均为0.80~0.85mm中的一个值;中间两个第二凹型织构槽与对应侧第二凹型织构槽之间的间距相等,均为2.0~2.5mm中的一个值;中心处的第二凹型槽与中间两个第二凹型织构槽的间距相等,均为3.5~4.0mm中的一个值;第二凹型织构槽的槽宽为0.3~0.7mm、深度为0.5~0.8mm;任意第二凹型织构槽与第一凹型织构槽沿拉刀纵向方向相互错开;开设第一凹型织构槽组的刀齿后刀面形成五个第一接触面,第一接触面开设双V型织构槽,所述的双V型织构槽包括沿拉刀纵向朝向切削刃布置的两个V型槽,且两个V型槽间距为0.4~0.8mm;V型槽的内侧顶点到两端端面的距离相等,均为0.4~0.8mm中的一个值;V型槽的深度为0.4~0.7mm;两侧的双V型织构槽记为第一类织构槽,中间三个双V型织构槽均记为第二类织构槽;第一类织构槽的V型槽张开角度为100~105°,第二类织构槽的V型槽张开角度为110~115°;开设第二凹型织构槽组的刀齿后刀面形成六个第二接触面,第二接触面均开设双V型织构槽;两侧的双V型织构槽记为第三类织构槽,中间两个双V型织构槽记为第四类织构槽,中间双V型织构槽与对应侧双V型织构槽之间的双V型织构槽记为第五类织构槽;第三类织构槽的V型槽张开角度为42~47°,第四类织构槽与第二类织构槽的V型槽张开角度相等,第五类织构槽的V型槽张开角度为78~83°。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