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火龙果支撑结构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火龙果支撑结构,包括外支撑杆、内支撑杆及支撑环;外支撑杆具有中空的容纳腔,外支撑杆设置有镂空,外支撑杆内壁的一侧上或者相对应的两侧上沿其轴向设置有螺纹段A;内支撑杆位于容纳腔内,内支撑杆外壁的一侧上或者相对应的两侧上沿其轴向设置有螺纹段B;内支撑杆具有中空的洒水腔,内支撑杆上开设有若干个贯穿其内外壁的第一通孔;外支撑杆的底端贯穿有进水管,内支撑杆的底端贯穿有与洒水腔连通的出水管,进水管通过高压软管与出水管连通。通过外支撑杆和内支撑杆的设置,不仅可根据火龙果植株的生长情况来调整支撑结构的高度位置,还可对攀援在支撑结构上的气生根进行自动浇灌。
申请公布号 CN205902500U 申请公布日期 2017.01.25
申请号 CN201620818207.4 申请日期 2016.07.30
申请人 重庆归园田居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代军
分类号 A01G9/12(2006.01)I;A01G25/02(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9/12(2006.01)I
代理机构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代理人 付继德
主权项 火龙果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外支撑杆(70)、内支撑杆(10)及设置于内支撑杆(10)顶部的支撑环(20);内支撑杆(10)与支撑环(20)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杆(30),连接杆(30)一端与支撑环(20)的内侧面相连,连接杆(30)的另一端与内支撑杆的外壁面相连;外支撑杆(70)具有中空的容纳腔(701),且其上端开放下端封闭,外支撑杆(70)设置有若干个贯穿其内外壁的镂空(702),外支撑杆(70)内壁的一侧上或者相对应的两侧上沿其轴向设置有螺纹段A(703);内支撑杆(10)位于容纳腔(701)内,且内支撑杆(10)可相对外支撑杆(70)轴向移动,内支撑杆(10)外壁的一侧上或者相对应的两侧上沿其轴向设置有螺纹段B(103),螺纹段B(103)可与螺纹段A(703)螺纹配合,且两者在周向上错开设置;内支撑杆(10)具有中空的洒水腔(101),内支撑杆(10)上开设有若干个贯穿其内外壁的第一通孔(102);外支撑杆(70)的底端贯穿有进水管(501),内支撑杆(10)的底端贯穿有与洒水腔(101)连通的出水管(502),进水管(501)通过高压软管(503)与出水管(502)连通。
地址 402675 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五里村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