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地台板自动提升分离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台板自动提升分离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在基架下部左右两侧对称地装有第一提升装置,2个位置控制装置的上端与对应的2个第一提升装置的第一提升主动轴活动连接,2个位置控制装置的下端与对应的2个第一提升装置的第一提升从动轴活动连接。在基架上部左右两侧对称地装有第二提升装置,推出装置安装在基架上部的前侧。第一提升装置的第一提升主动链轮与第二提升装置的第二提升从动链轮在侧面投影的中心距a=(0.7~0.8)(L<sub>x</sub>‑L<sub>0</sub>);其中:L<sub>x</sub>表示左右相邻的两立柱内侧间的距离;L<sub>0</sub>表示地台板长度。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工作可靠和满足现代自动化生产。
申请公布号 CN104444086B 申请公布日期 2017.01.18
申请号 CN201410717222.5 申请日期 2014.12.01
申请人 武汉科技大学 发明人 李欣欣;汪朝晖;高全杰;黄捷;胡亚男
分类号 B65G17/12(2006.01)I;B65G59/02(2006.01)I 主分类号 B65G17/12(2006.01)I
代理机构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代理人 张火春
主权项 一种地台板自动提升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提升分离装置由基架(1)、2个第一提升装置(2)、2个位置控制装置(3)、2个第二提升装置(4)和推出装置(5)组成;在基架(1)下部左右两侧对称地装有第一提升装置(2),2个位置控制装置(3)的上端与对应的2个第一提升装置(2)的第一提升主动轴(28)活动连接,2个位置控制装置(3)的下端与对应的2个第一提升装置(2)的第一提升从动轴(27)活动连接;在基架(1)上部左右两侧对称地装有第二提升装置(4),推出装置(5)安装在基架(1)上部的前侧;第一提升装置(2)的第一提升主动链轮(23)与第二提升装置(4)的第二提升从动链轮(36)在侧面投影的中心距a为:a=(0.7~0.8)(L<sub>x</sub>‑L<sub>0</sub>)    (ⅰ)式(ⅰ)中:L<sub>x</sub>表示左右相邻的两立柱(8)内侧间的距离,L<sub>0</sub>表示地台板长度;所述基架(1)的结构是:四根相同的立柱(8)对称分布,基架(1)顶部的前后两侧对称地设有上连接板(13),基架(1)下部的前后两侧和左右两侧对称地固定有下连接板(6),每根立柱(8)从上往下依次设有上通孔(12)、下通孔(10)、上凹槽(16)和下凹槽(18);基架(1)上部的前侧固定有上支架(11),基架(1)下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地固定有下支架(7);基架(1)上部的左右两侧对称地设有横梁(17),2根横梁(17)的内侧对称地铰接有承接板(14),横梁(17)位于上通孔(12)的下部处;4个上凹槽(16)分别装有上滑道(9),4个下凹槽(18)分别装有下滑道(15);所述2个第一提升装置(2)的结构对称设置:第一提升主动轴(28)的中间位置处装有第一提升电机从动链轮(29),第一提升主动轴(28)的两端对称地装有上轴承(24),第一提升电机从动链轮(29)和上轴承(24)间对称地装有第一提升主动链轮(23);第一提升从动轴(27)的两端对称地装有下轴承(19),第一提升从动轴(27)的下轴承(19)间对称地装有第一提升从动链轮(20),2个第一提升主动链轮(23)通过各自的第一提升链条(22)与2个第一提升从动链轮(20)对应链接;第一提升电机(26)的输出轴装有第一提升电机主动链轮(30),第一提升电机主动链轮(30)通过第一电机链条(25)与第一提升电机从动链轮(29)链接;每个第一提升链条(22)固定有第一提升托板(21),相邻的2个第一提升托板(21)间的距离L<sub>01</sub>与地台板的厚度h相等;第一提升主动轴(28)和第一提升从动轴(27)的长度相等,2个第一提升主动链轮(23)的轮距和2个第一提升从动链轮(20)的轮距L<sub>001</sub>均为:L<sub>001</sub>=0.4L<sub>y</sub>    (ⅱ)式(ⅱ)中:L<sub>y</sub>表示前后相邻的两两立柱(8)内侧间的距离;第一提升主动轴(28)通过两端的上轴承(24)安装在基架(1)的上滑道(9)中,第一提升从动 轴(27)通过两端的下轴承(19)安装在基架(1)的下滑道(15)中;所述2个位置控制装置(3)的结构对称设置:“H”形支架(32)由两根竖直杆件和一根水平杆件组成,水平杆件的两端固定在竖直杆件的中间位置处;在“H”形支架(32)的上部水平地固定有第一提升电机支架(34),在“H”形支架(32)的上端内侧对称地装有上轴承座(33),在“H”形支架(32)的下端内侧对称地装有下轴承座(31),位置控制气缸(35)的活塞杆端部与“H”形支架(32)的水平杆件的中间位置处铰接;上轴承座(33)通过各自的轴承对称地安装在第一提升装置(2)的第一提升主动轴(28)的靠近上轴承(24)处,下轴承座(31)通过各自的轴承对称地安装在第一提升装置(2)的第一提升从动轴(27)的靠近下轴承(19)处;2个位置控制气缸(35)安装在基架(1)对应的下支架(7)上,第一提升电机支架(34)固定有第一提升装置(2)的第一提升电机(26);所述第二提升装置(4)的结构是:第二提升主动轴(44)上对称地装有第二提升主动链轮(39),靠近第二提升主动轴(44)的一端处装有第二提升电机从动链轮(43),第二提升从动轴(42)上对称地装有第二提升从动链轮(36);2个第二提升从动链轮(36)的轮距与2个第二提升主动链轮(39)的轮距L<sub>002</sub>均为:L<sub>002</sub>=L<sub>001</sub>+(0.15~0.25)d    (ⅲ)式(ⅲ)中:L<sub>001</sub>表示2个第一提升主动链轮(23)的轮距,d表示地台板宽度;第二提升电机(41)的输出轴装有第二提升电机主动链轮(45),第二提升电机主动链轮(45)通过第二电机链条(40)与第二提升电机从动链轮(43)链接;2个第二提升主动链轮(39)通过各自的第二提升链条(38)与2个第二提升从动链轮(36)对应链接,每个第二提升链条(38)固定有第二提升托板(37);相邻2个第二提升托板(37)间的距离L<sub>02</sub>为:L<sub>02</sub>=L<sub>01</sub>V<sub>2</sub>/V<sub>1</sub>    (ⅳ)式(ⅳ)中:L<sub>01</sub>表示第一提升托板(21)间的中心距,V<sub>1</sub>表示第一提升链条(22)的速度,V<sub>2</sub>表示第二提升链条(38)的速度;2个第二提升电机(41)分别安装在基架(1)前侧的2个立柱(8)顶端,2个第二提升主动轴(44)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的轴承安装在基架(1)的立柱(8)对应的上通孔(12)处,2个第二提升从动轴(42)的两端分别通过各自的轴承安装在基架(1)的立柱(8)对应的下通孔(10)处;所述推出装置(5)由推出气缸(46)和推板(47)组成,推出气缸(46)活塞杆的端部铰接有推板(47),推板(47)为条形板,推出气缸(46)安装在上支架(11)上;第一提升托板(21)由2个托板连接块(50)和一个矩形托板(51)组成;2个托板连接块(50)的短边对称地固定在矩形托板(51)的短边处,2个托板连接块(50)的内侧间的距离L<sub>0002</sub>与第一提升链条(22)的销轴长度相同,2个托板连接块(50)的高度L<sub>0003</sub>等于第一提升链条(22)节距的1.1~1.2倍;第一提升托板(21)的长度L<sub>r</sub>为:L<sub>r</sub>=(0.6~0.7)(L<sub>x</sub>‑L<sub>0</sub>‑D)    (ⅴ)式(ⅴ)中:D表示第一提升主动链轮(23)的齿顶圆直径,L<sub>x</sub>表示左右相邻两立柱(8)内侧间的距离,L<sub>0</sub>表示地台板长度;第二提升托板(37)和第一提升托板(21)的结构相同。
地址 430081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建设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