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处理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处理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的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配置碳源和除氧剂,将碳源和除氧剂投加到待处理水中充分混合,将待处理水样通入生物过滤单元中,采用上流式连续流过滤,在生物过滤单元的火山岩填料的中上段进行曝气。配置絮凝剂,将絮凝剂投加到生物过滤单元的出水中,混合,再投加絮凝剂,混合,经过砂滤单元后,出水外排。本方法通过外加除氧剂,有效去除循环冷却排污水中的饱和溶解氧,通过外加碳源,调整适宜的碳氮比,解决了循环冷却排污水自身含有的碳源不足、可生化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方法简洁高效,易于自动化控制,并可以与其他循环冷却排污水处理工艺结合,实现对循环冷却排污水的综合处理。
申请公布号 CN106336075A 申请公布日期 2017.01.18
申请号 CN201610825772.8 申请日期 2016.09.14
申请人 清华大学;北京金水业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鸿涛;潘正道;陈兆林;黄守斌;张华;郝婧
分类号 C02F9/14(2006.01)I 主分类号 C02F9/14(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代理人 罗文群
主权项 一种处理电厂循环冷却排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置碳源:将纯度≥99.5%的三水合乙酸钠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配置成乙酸钠有效成分为5%‑10%的水溶液,置于密封储罐内;(2)配置除氧剂:将分析纯的亚硫酸钠加入到去离子水中,配置成亚硫酸钠有效成分为0.5%‑1%的水溶液,置于密封储罐内;(3)将碳源和除氧剂投加到待处理水中充分混合,根据待处理水的水质、水量情况,调整投加量使得待处理水中的碳氮比为3.5‑4.0,待处理水的溶解氧为0.5mg/L;(4)对经步骤(3)的待处理水样通入生物过滤单元中,采用上流式连续流运行,滤速为4‑8m/h、,在生物过滤单元中,待处理水先后通过卵石层、沸石层和火山岩层三级滤料,其中卵石粒径为16‑32mm、8‑16mm和4‑8mm三种,自下而上分布,卵石层作为承托层;沸石层沸石粒径为4‑8mm,空隙率为35%;火山岩的粒径为3‑5mm,密度为1200‑1300kg/m<sup>3</sup>,比表面积为10‑15m<sup>3</sup>/kg,填充空隙率为50%‑60%,填充密度为800‑850kg/m<sup>3</sup>。卵石层、沸石层和火山岩层三级滤料的填充高度比为1:2:(3‑4);(5)在生物过滤单元的火山岩填料的中上段进行曝气,曝气过程中的气水比为:(2.5‑3):1;(6)配置絮凝剂:絮凝剂是将有效氧化铝的百分比含量为28%‑30%的聚合氯化铝固体投加到去离子水中,配置成有效氧化铝含量为10%的水溶液;(7)将絮凝剂投加到生物过滤单元的出水中,充分混合,根据水中总磷浓度,调整聚合氯化铝投加浓度,使得生物过滤单元的出水中的有效氧化铝含量与总磷浓度比例为(2.5‑5.0):1;(8)步骤7中投加絮凝剂并经充分混合后的水进入砂滤单元,采用上流式过滤,滤速为5‑7m/h,砂滤单元自下而上分为卵石层和石英砂滤层,卵石层为垫层,卵石粒径为8‑16mm;石英砂滤层采用天然粒径为1.2~2.0mm、不均匀系数<1.5的石英砂,经过砂滤单元后,出水外排。
地址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