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泡桐优良单株的无性组培快繁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泡桐优良单株的无性组培快繁方法,采用以芽繁芽的方式,经消毒获得无菌芽后,优化调整培养基的成分及比例,筛选得到初始芽诱导、继代增殖、生根培养等组培繁育阶段的培养基配方,再辅以适宜的温度和光照,建立泡桐优良单株的组培快繁体系。本方法以泡桐优良单株带有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在最大程度上保存了单株的优良特性;在采集外植体前喷施消毒液,有效降低外植体消毒的污染率,污染率最低为2.3%;继代增殖培养基增殖效果显著,增殖系数达13.2~15.8;生根培养周期短,生根培养6~8天开始萌发出根系,生根率达到98.5~100%,继续培养至15天后统计,生根率均可达到100%,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申请公布号 CN106258971A 申请公布日期 2017.01.04
申请号 CN201610669453.2 申请日期 2016.08.16
申请人 广西福桐林业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郑兴华;郑正练;刘海龙;覃子海;陈博雯;丁慧;肖少华
分类号 A01H4/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H4/00(2006.01)I
代理机构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代理人 邹超贤
主权项 一种泡桐优良单株的无性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植体选择、外植体处理、初始芽诱导培养、增殖培养、壮芽培养和生根培养工序,采集泡桐优良单株当年生的半木质化枝条,在采集前一天,用消毒液对待采集的枝条进行喷雾消毒,对枝条进行修剪成茎段作为外植体,对外植体灭菌消毒处理后接种于初始芽诱导培养基中获取初始芽,再将初始芽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中经过10~15d增殖培养,形成丛芽,将丛生芽接入壮芽培养基中培养,最后将长≥5cm的单芽的上部剪下后插入生根培养基中诱导生根;主要操作步骤如下:(1)外植体选择:采集泡桐优良单株当年生的半木质化枝条,在采集前一天,用消毒液对待采集的枝条进行喷雾消毒;将采集到的枝条裁剪为长5.0~6.0 cm、带有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2)外植体处理:用流水洗去外植体表面污垢,再用软毛刷沾取家用洗衣粉轻轻刷洗,置于流水下冲洗10 min后,用体积浓度为75%酒精对洗净的外植体浸泡消毒30~60s,浸泡期间按常规方法定时搅拌;然后用无菌水冲洗外植体3~4次,放置于无菌容器中,转入超净台中后,用体积浓度0.1%氯化汞对外植体浸泡消毒6~8min,期间按常规方法定时搅拌;最后用无菌水冲洗外植体3~4次,并用剪刀剪掉切口0.5cm处茎段,余下部分外植体,备用;(3)初始芽诱导培养:将步骤(2)处理后的外植体以直插式接种到初始芽诱导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初始芽诱导培养条件为:温度25±2℃~28±2℃,光照500~1000 lx,光照8~12h/d;接种后跟踪观察,去除被污染的茎段;接种4~6d后,初始芽萌发、生长;(4)增殖培养:将长2~3cm的初始芽接入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增殖培养条件为:温度28±2℃~30±2℃,光照1000~2000 lx,光照10~12h/d;经10~15d培养后行成丛芽;(5)壮芽培养:将步骤(4)得到的芽高为1.8~2.2cm丛生芽进行切割分从,1颗芽/丛,插入壮芽培养基中培养,壮芽培养条件为:温度28±2℃~30±2℃,光照2000~5000 lx,光照12~16h/d;培养10~15天后形成壮芽;(6)生根培养:将步骤(5)得到的长≥5cm的单芽取上部3.0~4.0cm剪下,转入生根培育基中,生根培养条件为:温度28±2℃~30±2℃,光照1500~3000 lx,光照12~16h/d;余下的单芽下部和从芽基部分别接种至步骤(4)的增殖培养基中继续增殖,然后再重复步骤(5),循环往复,获得大量壮芽。
地址 530022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青秀区金湖路59号地王国际商务中心40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