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黄河三角洲区域抗旱玉米高产栽培新技术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河三角洲区域抗旱玉米高产栽培新技术,提高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化土壤的玉米生产能力,提高粮食产量,推进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实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本发明根据黄河三角洲地区盐渍化土壤特点及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集成科学灌溉、秸秆抑盐、生物有机肥改盐抑碱、深耕播种、氮肥后移、海藻活性物质提高抗逆增产技术、微量元素科学配比技术等,构建起系统化、可滚动复制的黄河三角洲优质玉米增产栽培技术体系;创造性的将沼液用于玉米粮食增产灌溉,并采用秸秆覆盖抑盐改碱、节省了灌溉用水,节水效果显著。
申请公布号 CN106258335A 申请公布日期 2017.01.04
申请号 CN201610636494.1 申请日期 2016.08.05
申请人 山东省滨州市秋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张志军;赵艳滨;赵舰;尹龙泉;李恒钊
分类号 A01G1/00(2006.01)I;A01G7/06(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21 代理人 王洪臣
主权项 一种黄河三角洲区域抗旱玉米高产栽培新技术,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整地灌溉:将上茬秸秆还田后,将生物有机肥、蒙脱石粉、100目磷石膏粉、海藻复混肥、硼肥、锌肥、锰肥混合均匀作为底肥施加,然后深耕一遍,犁地深度20cm至25cm;然后用稀释后的沼液浇灌,稀释倍数为7~10倍,亩均利用稀释后的沼液200~300m<sup>3</sup>;喷施1000g由固氮菌、解磷解钾菌、地衣芽孢杆菌、EM菌剂、产朊假丝酵母菌组成的复合微生物菌粉;(2)细耕播种:待土壤水分适合播种后,旋耕两遍,犁地深度16cm至20cm;然后选用耐盐、高产、抗逆能力强优质玉米良种进行播种,播种日期选在5月8日至20日,并足墒播种,确保一播全苗,播种深度3.5cm至4.5cm,行距40~60cm,要使玉米种子分散均匀的分布在土壤里,并在播种机上设置振压轮振压以防旋耕地不实漏风、跑墙,影响玉米出苗质量,每公顷保苗6~7万株;(3)秸秆抑盐:将小麦秸秆粉碎后过100目筛,调整水分含量至30~40%,加入小麦秸秆质量比2~3%的纤维素酶,并加入2%的糖蜜,然后接种2~3%EM菌剂、3~5%乳酸菌,混合均匀后控温28~35℃条件下厌氧发酵2~3天,然后加入相对于小麦秸秆质量比10~15%的沸石、3~5%草炭、2~3%EDTA,混合均匀;然后将处理后的秸秆均匀敷设在播种后的田间,厚度控制在2~3cm;(4)除草管理:播后庙前在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块,可选用高效除草剂,勾兑400~600倍水进行喷雾处理;苗后除草,在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期茎叶喷雾,每公顷用4%玉农乐悬浮剂1000~500ml,或4%玉农乐750~1200m加40%阿特拉津胶悬剂1200ml,对水450~750kg茎叶喷雾,确保田间无杂草;(5)灌溉管理:拔节孕穗期进行灌溉,盐碱地灌水量在1000~1200m<sup>3</sup>/h<sup>2</sup>;在抽雄扬花期根据苗情和土壤肥水状况灌水1次,在灌溉用水中加入30%~40%的沼液;玉米灌浆期至成熟应灌水1次,灌水量应控制在800~1000m<sup>3</sup>/h<sup>2</sup>;(6)施肥管理:在玉米7‑9片叶时增施尿素20~30kg/亩、微生物菌剂10~20kg/亩,并在玉米灌浆期喷施2~3Kg/亩硼肥、5~10kg/亩海藻叶面肥;(7)病虫害防治:按照正常玉米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8)采收:延期收获,推迟在玉米子粒乳线消失即苞叶发黄后7‑10天开始收获,减少千粒重下降,促使玉米增产。
地址 266071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凤凰街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