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翘嘴鳜苗种快速标粗的培育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鳜鱼苗种的培育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翘嘴鳜苗种快速标粗的培育方法,包括养殖池处理以及培育步骤,培育步骤包括:(1)环道内孵化管理;(2)养殖池培育管理。本发明通过对于影响翘嘴鳜苗种成活率和培育周期的关键因素的研究,通过采用环道孵化、专用养殖池标粗的模式,在培育期间采用例如定期分疏的方式控制养殖密度,益生菌发酵液调水、养水,严格控制不同生长期间的投喂比例等手段,培育出大规格的翘嘴鳜苗种,成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优选可达到94%以上,培育周期可以缩短至45天以内,优选至40天以内。
申请公布号 CN106259125A 申请公布日期 2017.01.04
申请号 CN201610811296.4 申请日期 2016.09.08
申请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叶星;孙海林;孙成飞;董浚键;赵立祥;曾庆凯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A23K50/80(201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广州弘邦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36 代理人 张钇斌
主权项 一种翘嘴鳜苗种快速标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处理以及培育步骤:养殖池处理:将养殖池消毒后注水,泼洒益生菌发酵液,每亩15~20L;培育步骤:(1)环道内孵化管理:受精卵的孵化在环道内进行,孵化后的翘嘴鳜苗种分疏,控制密度在10000尾/m<sup>2</sup>内;苗种出膜60~75小时后,第一次摄食,投喂刚出膜的饵料鱼,按照鳜鱼和饵料鱼投喂尾数比1:0.8~1进行投喂;苗种开口后,将其转移至处理后的养殖池中培育;(2)养殖池管理:苗种转移至处理后的养殖池中,使养殖池苗种密度不大于500尾/m<sup>2</sup>;苗种培育至3~4cm,控制养殖池中的苗种密度不大于200尾/m<sup>2</sup>;其中,养殖池每5~10天更换水并补充益生菌发酵液,每亩4‑6L;其中,苗种的投喂方式为:转移至养殖池中的苗种开始投喂出膜1~3天的饵料鱼,投喂尾数比为1:1~1:3(鳜鱼:饵料鱼);苗种开口6~8天后开始投喂不超过出膜5日饵料鱼,投喂尾数比为1:3~1:4(鳜鱼:饵料鱼);苗种开口9天后开始投喂0.8cm~1cm长的饵料鱼,投喂尾数比为1:4~1:6(鳜鱼:饵料鱼);苗种长至2cm~3cm后开始投喂不大于其体长2/3的饵料鱼,投喂尾数比为1:6~1:10(鳜鱼:饵料鱼);其中,所述益生菌发酵液的制备方法包括:益生菌混合物包括载体和复合菌种,所述载体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3%~6%白糊精、2%~5%二氧化硅、75%~85%葡萄糖、8%~15%麦麸粉,所述复合菌种包括0.5~1.5:1~3:1~3的硝化菌、芽孢杆菌、EM菌,所述复合菌种与载体配比≧1.0×10<sup>10</sup>cfu/g;所述益生菌发酵液的发酵方法:向益生菌混合物中加入水、红糖和豆粕,避光充氧条件下发酵24小时以上得到益生菌发酵液。
地址 51038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芳村西塱兴渔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