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装置控制精度低和内部耦合现象严重的问题。其技术方案是,包括三相电源、谐波源HAP、电感Ls1‑Ls3、电感L1‑12、电容C1‑C13、整流器BR、逆变器BT和晶闸管TR1‑TR1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治理线路上的无功与谐波,减小其通过耦合变压器反馈后对高压侧的影响,达到综合治理电网电能质量的目的,提高控制精度,克服系统内部的耦合现象,实时性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申请公布号 CN205724916U 申请公布日期 2016.11.23
申请号 CN201620592531.9 申请日期 2016.06.17
申请人 北源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洁;赵叶华
分类号 H02J3/18(2006.01)I;H02J3/01(2006.01)I 主分类号 H02J3/18(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代理人 李阳
主权项 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相电源、谐波源HAP、电感Ls1‑Ls3、电感L1‑12、电容C1‑C13、整流器BR、逆变器BT和晶闸管TR1‑TR12,所述三相电源包括电源端L1、L2、L3,三相电源的电源端L1、L2、L3分别经滤波电抗器Zs1、电抗器Zs2和电抗器Zs3与谐波源连接,三相电源的电源端L1、L2、L3分别与电感L4的一端、电感L5的一端和电感L6的一端连接,电感L4的另一端与晶闸管TR1的负极连接,电感L4的另一端与晶闸管TR2的正极连接,晶闸管TR1的正极与晶闸管TR2的负极都与电容C7的一端连接,电感L5的另一端与晶闸管TR3的负极连接,电感L5的另一端与晶闸管TR4的正极连接,晶闸管TR3的正极与晶闸管TR4的负极都与电容C8的一端连接,电感L6的另一端与晶闸管TR5的负极连接,电感L6的另一端与晶闸管TR6的正极连接,晶闸管TR5的正极与晶闸管TR6的负极都与电容C9的一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都与电容C9的另一端连接,三相电源的电源端L1、L2、L3分别与电容C2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和电容C6的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1的一端、电感L2的一端和电感L3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和电感L3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和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都与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另一端分别与耦合变压器TC1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耦合变压器TC2的初级线圈的一端和耦合变压器TC3的初级线圈的一端连接,耦合变压器TC1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耦合变压器TC2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都与耦合变压器TC3的初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耦合变压器TC1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耦合变压器TC2的次级线圈的一端和耦合变压器TC3的次级线圈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11的一端和电容C12的一端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都与电容C12的另一端连接,耦合变压器TC1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耦合变压器TC2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都与耦合变压器TC3的次级线圈的另一端连接,耦合变压器TC1的次级线圈的一端、耦合变压器TC2的次级线圈的一端和耦合变压器TC3的次级线圈的一端分别与电感L10的一端、电感L11的一端和电感L12的一端连接,电感L10的另一端、电感L11的另一端和电感L12的另一端分别与逆变器BT的输出端,逆变器BT的输入端接电容C13,电容C13接整流器BR的输出端,整流器BR的输入端接三相电源的电源端L1、L2、L3,三相电源的电源端L1、L2、L3分别与晶闸管TR7的正极、晶闸管TR9的正极和晶闸管TR11的正极连接,晶闸管TR7的正极、晶闸管TR9的正极和晶闸管TR11的正极分别与晶闸管TR8的正极、晶闸管TR10的正极和晶闸管TR12的正极连接,晶闸管TR7的负极和晶闸管TR8的负极都与电感L7的一端连接,晶闸管TR9的负极和晶闸管TR10的负极都与电感L8的一端连接,晶闸管TR11的负极和晶闸管TR12的负极都与电感L9的一端连接,电感L7的另一端、电感L8的另一端都与电感L9的另一端连接。
地址 100000 北京市丰台区赵辛店500号6幢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