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青鱼、鲫鱼池塘套养技术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鱼、鲫鱼池塘套养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塘清淤,(2)品种搭配,(3)苗种投放,(4)饲养管理,(5)水质管理,(6)疾病防治;本发明通过养殖池塘中混养青鱼、鲫鱼,可提高养殖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可以改善池塘的水质环境,提高单位面积的养殖效益,天然中草药复配而成的水产药品具有其天然性,多功能性,毒副作用小,和无抗药性的优点,显著改善水产品的品质和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功能。
申请公布号 CN106035146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10.26
申请号 CN201610373864.7 申请日期 2016.05.24
申请人 和县大成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 发明人 李绍海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A23K50/80(2016.01)I;A23K10/30(2016.01)I;A23K10/20(2016.01)I;A23K20/158(2016.01)I;A23K20/147(201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代理人 余成俊
主权项 一种青鱼、鲫鱼池塘套养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塘清淤养殖场地应选择在避风向阳的河流湖泊或活水池塘内,水质良好,且无工业污染,池塘要求保水性能好,泥沙底质,池底平坦,池形规整,面积10‑15亩,池塘设有专门的进水渠和排水渠,进水口有过滤网,排水口有防逃网,池塘配备增氧机、水泵等设施,在鱼种放养前15天清除淤泥,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化浆全池泼洒,做到不留死角、死面,彻底杀灭致病细菌,消毒5‑7天后,每亩施微生物制剂30‑50毫升净化水质,等待鱼种下塘;(2)品种搭配养殖方式上采用青鱼、鲫鱼套养,以提高单一品种的抗逆和抗病性能,选择的苗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鳍鳞完整、无病无伤、游动活泼、溯水能力强,青鱼选用100‑150克/尾的规格,每亩放养量230‑250尾,鲫鱼选用200‑300克/尾的规格,每亩放养量120‑160尾;(3)苗种投放苗种投放前先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泡鱼种10‑20分钟消毒,防止感染水霉病,投放选择在晴天中午进行,操作过程中可减少鱼体损伤,提高成活率,投放的水质pH值为7.5‑8.5,池水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以上;(4)饲养管理饲料采用以膨化饲料为主、青饲料为辅,青饲料投喂珊瑚藻、萝卜叶、蒲公英叶、海苔、小青菜菜等,膨化饲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成的全价饲料:葡萄籽粕74‑76、蝗虫粉32‑37、玉米蛋白粉32‑34、苦瓜籽粉23‑26、橄榄叶25‑28、番茄粉7‑9、乳化脂肪3‑4、川芎3‑4、续断2‑3、萝卜酱2‑3、地肤粉5‑8,制备方法是按配方混合各原料并在100‑110℃加热熟化40‑50分钟,再进行膨化制粒;在苗种刚入池阶段,日投饲3‑4次,每次当大多数鱼种离开食场时停止投喂,以吃七八成饱为好,4‑6月份每日投喂3次,7‑10月每日4次,5月下旬开始,每天投喂青饲料一次,饲养过程中应注意根据鱼种的生长状况,及时调整颗粒饲料的粒径,确保鱼摄食适口,饵料的日投喂量一般为存塘鱼体重的4‑10%,投喂时要根据天气、水温、鱼的活动情况以及吃食情况适当调整,投喂时定时、定点、定量投喂;(5)水质管理在整个苗种培育期,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水质具体指标如下:水温尽可能保持在20‑32℃,溶解氧一般要达到5毫克/升以上,pH值保持在7.0‑8.5,水体透明度保持为40厘米左右,苗种放养后,每天开动增氧机2‑3小时,以保证溶氧充足,每10天注入新水一次,每次注入20‑30厘米,每半月按每亩每米水深用20千克生石灰泼洒杀菌,每月使用光合细菌或EM菌等微生物制剂两次,以改良池塘水质和底质,使水体微生态呈良性循环;(6)疾病防治肠炎病外用浓度为0.5克/立方米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内服诺氟沙星粉,每400千克饲料加10%诺氟沙星粉500克,连服3‑5天;烂鳃病外用浓度为0.5克/立方米的聚维酮碘,内服氟苯尼考粉,每40千克饲料加10%氟苯尼考粉100克,连服5天。
地址 238200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善厚镇陶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