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桑黄高效工厂化袋料栽培工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桑黄高效工厂化袋料栽培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从桑树采集获得野生桑黄子实体,经过菌株分离纯化后接种到母种培养基中培养获得桑黄母种,桑黄母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获得桑黄原种,桑黄原种接种到液体发酵罐中进行放大发酵培养获得桑黄栽培种;(2)将桑黄栽培种接种到菌棒中进行发菌生产;(3)出菇管理:将布满菌丝体的菌棒进行切口,转入出菇室进行工厂化管理出菇。本发明的优点是:自动化液体接种极大的提高接种效率、减少污染;工厂化栽培保证桑黄出菇率高、桑黄子实体生长迅速,生长周期缩短,子实体成熟期统一,颜色金黄、外形大小均一,经过大量培养实践证明,桑黄可实现高效工厂化培养。
申请公布号 CN105993593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10.12
申请号 CN201610345986.5 申请日期 2016.05.23
申请人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发明人 钟石;李有贵;计东风
分类号 A01G1/04(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4(2006.01)I
代理机构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代理人 胡根良
主权项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桑黄高效工厂化袋料栽培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栽培设施a、栽培房:栽培房要求:高2.6‑3.2m,长8‑12m,宽5‑6m,栽培房分为菌种室、接种室、发菌室、出菇室,接种室、发菌室和出菇室之间设有内隔门相连,每两个室之间有缓冲室,房内外地面及周围用水泥砖石铺设,栽培房内设有通风设备和控温控湿设备;b、栽培床:搭建栽培床架用不锈钢搭建,栽培床设有横梁托撑,能承受菌棒重压,床宽0.5‑0.8m,长1.8‑2.0m,床架层数以3‑4层,床架底层离地面0.1‑0.2m,最顶层离房顶1.2‑1.5m,上下层间距0.4‑0.5m,床架排与排之间留有0.5‑0.6m的走道;B、菌种的制备母种培养基配方(PDA培养基):马铃薯200克,白砂糖20克,琼脂20克,MgSO<sub>4</sub> 1.5克,KH<sub>2</sub>PO<sub>4</sub> 1.5克,水1000毫升;原种、栽培种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克,白砂糖20克,MgSO<sub>4</sub> 1.5克,KH<sub>2</sub>PO<sub>4</sub> 1.5克,水1000毫升;原种是由母种液体接种培养而成,栽培种则由原种放大发酵而成,本发明中桑黄菌种活化后,在无菌条件下将母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上培养,20℃‑30℃震荡培养获得桑黄原种;待菌丝成熟后在无菌条件下接种至液体发酵罐中,20℃‑30℃培养获得栽培种;C、菌棒的制备袋料培养基配方:桑黄栽培培养基的含水量为50‑70%,固相配方为:桑树枝木屑20‑60重量份,棉籽壳25‑60重量份,麸皮10‑25重量份,白糖0.5‑2重量份,石膏0.5‑2重量份,具体配置方法为:先将桑树枝条用粉碎机加工成粒度为0.5‑2cm的木屑;再按培养基配方称取白糖、石膏用水溶化;继续称取桑树枝木屑、棉籽壳、麸皮,加入溶化好的白糖、石膏充分混匀,并补充水分,使培养料含水量达到50‑70%;用17cm×33cm×0.05cm的聚乙烯菌袋装袋,每袋装湿料0.8‑1kg,套上菌环和菌盖封口;D、菌棒灭菌菌棒进行高压灭菌时压力为3‑5个大气压,温度120℃,灭菌时间为6‑8小时;常压灭菌时压力为为1个大气压,温度100℃,灭菌时间为24‑36小时,灭菌结束后冷却至室温;E、接种接种开始前,对接种箱进行清洗消毒,按常规的无菌接种法,在无菌条件下,打开菌盖,接入15‑30ml液体菌种迅速盖上菌盖,移入发菌室内培养;F、出菇管理发菌时温度控制在18‑30℃,湿度控制在40‑50%,培养30‑40天,待栽培袋内菌丝开始呈现黄色或出现突起的瘤状原基时,将菌袋移至出菇室进行出菇管理,在菌袋中部用手术刀开两个1‑1.5×4‑7cm长方形的小口,菌袋与菌袋之间留有10‑15cm空间,温度控制在20‑30℃,湿度控制在80‑95%,每天通风3次,每次1‑3小时,培养50‑60天,当桑黄子实体由橙黄色转成深黄色,边缘硬化,表明已经成熟,可采收。
地址 310021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石桥路1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