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节能多维超级物理电池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节能多维超级物理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装置和超级电容。所述的充电装置包括节能多维零逸出密封装置的储气罐、阻件、扣件。所述的节能多维超级物理电池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部的压气机和设置在机架下部的储气罐;所述的压气机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的内壳包括上压板和双层圆筒板;所述的外壳的上部开有第一进气口,外壳的部分底部向下凸起形成与双层圆筒板相对应的双层圆筒板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增设多个副气室,使得压气机压气过程中气体的泄漏率大幅降低;储气罐的罐体底部设置有金属薄板,其顶部安装第二进气口外盖,使得罐体内的气体可以被完全密封住,其逸出率为零;结构比较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申请公布号 CN105986838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10.05
申请号 CN201510074952.2 申请日期 2015.02.08
申请人 陈小辉 发明人 陈小辉
分类号 F01B23/10(2006.01)I 主分类号 F01B23/10(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节能多维超级物理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装置和超级电容(36);所述的充电装置包括节能多维零逸出密封装置的储气罐、阻件(31)、扣件;所述的节能多维超级物理电池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部的压气机和设置在机架下部的储气罐;所述的压气机包括内壳和外壳(1);所述的内壳包括上压板(2)和双层圆筒板;所述的双层圆筒板包括第一层圆筒板(3)和第二层圆筒板(29);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3)的形状为圆筒形,其口径小于上压板(2)的宽度;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29)的形状也为圆筒形,其口径小于第一层圆筒板(3)的口径;第二层圆筒板(29)套在第一层圆筒板(3)的里面;双层圆筒板的第一层圆筒板(3)的顶部固定在上压板(2)的下方,其第二层圆筒板(29)的顶部也固定在上压板(2)的下方;所述的外壳(1)的上部开有第一进气口(7),外壳(1)的部分底部向下凸起形成与双层圆筒板相对应的双层圆筒板槽;所述的双层圆筒板槽包括第一层圆筒板槽(4)和第二层圆筒板槽(30);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3)可在第一层圆筒板槽(4)内上下运动;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29)可在第二层圆筒板槽(30)内上下运动;外壳(1)的底部还开有第一出气口(5);所述的内壳设置在外壳(1)内,上压板(2)的侧面与外壳(1)的上部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的第一层圆筒板(3)与部分上压板(2)、部分外壳(1)合围形成第一副气室(10);所述的外壳(1)的部分底部与第一层圆筒板(3)、第二层圆筒板(29)、部分上压板(2)合围形成第二副气室(28);所述的第二层圆筒板(29)与外壳(1)的部分底部、部分上压板(2)合围形成主气室(6);所述的储气罐包括罐体(9);所述的罐体(9)的顶部开有与第一出气口(5)相通的第二进气口(18);罐体(9)的底部开有第二出气口(19),且罐体(9)的底部贴着内壁设置有金属薄板(11);罐体(9)的下方设置用于控制第二出气口(19)开合的第二出气口闭合件(12);所述的第二进气口(18)处设置有第二进气口盖(14);第二进气口(18)的周围的部分罐体(9)的上部开有凹槽(20),所述的第一出气口(5)的底端设置在凹槽(20)内;所述的罐体(9)的左右两侧还各设置一阻件(38),所述的阻件(38)固定在罐体(9)上,其作用是阻止扣件向下滑行;所述的扣件包括翅件(37)、圆筒体(38)、三叶涡轮(35)、涡轴(32)、线圈(33)和磁铁(34);所述的圆筒体(38)的形状为圆筒形;圆筒体(38)内设置三叶涡轮(35)、涡轴(32);所述的翅件(37)的中心部分与圆筒体(38)的外壁固定连接,其两端可与阻件(31)相接触;翅件(37)的作用是:当罐体(9)内的高压气体向外喷出时,扣件会被平移到第二出气口(19)的下方,平移过程中扣件中的翅件(37)会与阻件(31)相接触,从而阻止扣件向下运动;所述的三叶涡轮(35)与涡轴(32)固定连接,涡轴(32)的末端与线圈(33)固定连接;三叶涡轮(35)的作用是当罐体(9)内的高压气体向外喷出时,这些气体可推动圆筒体(38)内的三叶涡轮(35)旋转,三叶涡轮(35)又可带动涡轴(32)旋转,涡轴(32)又带动线圈(33)旋转,线圈(33)切割设置在其周围的磁铁(34)所产生的磁感应线,从而使线圈(33)内产生感应电流;所述的圆筒体(38)的两端开口,高压气体可从其中一开口处进入圆筒体(38),然后从其另一开口处喷出;线圈(33)设置在圆筒体(38)的离第二出气口(19)较远的开口处的下方,所述的磁铁(34)亦设置在同一开口处的下方,并环绕着线圈(33);线圈(33)的两端分别与超级电容(36)的正负极相连;所述的机架上部设置第一支架,机架中部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第二支架,机架下部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第三支架;所述的第一支架上设置用于驱动上压板(2)上下运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的第二支架上设置用于驱动整个压气机上下运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的第三支架上设置可使第二出气口闭合件(12)从第二出气口(19)处脱离的第三驱动装置。
地址 321100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兰江街道府前路23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