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低寄生电容的双向SCR静电放电保护结构
摘要 本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SCR(Silicon Controlled Rectifier)的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保护结构,这种ESD保护结构保护电子电路免受ESD损坏。该ESD保护结构包括一种NPNPN形式的双向SCR器件,此双向SCR器件包括两个对称的NMOS管,这两个NMOS的漏区通过N阱相连接,这两个NMOS管分别形成于被深N阱隔离出的P阱中,其中一个NMOS的栅、源区和衬底连接被保护的电子电路的一端,另外一个NMOS的栅、源区和衬底连接被保护的电子电路的另外一端,这两个NMOS管和连接它们漏区的N阱形成NPNPN形式的双向SCR,提供这两端之间的ESD防护。
申请公布号 CN102956632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9.14
申请号 CN201110255639.0 申请日期 2011.08.31
申请人 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孙磊;张颖;潘亮;沈红伟
分类号 H01L27/02(2006.01)I;H01L29/06(2006.01)I;H02H9/00(2006.01)I 主分类号 H01L27/02(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双向SCR静电放电保护结构,对集成电路芯片提供ESD保护,其特征在于双向SCR静电放电保护结构包括双向SCR器件,其中,所述双向SCR器件包括P型衬底(1),P型衬底(1)内设有深N阱(2),深N阱(2)上设有P阱,P阱包括对称的第一P阱(5a)和第二P阱(5b),第三P阱(7)和第四P阱(8),其中第一P阱(5a)和第二P阱(5b)位于外侧,第三P阱(7)和第四P阱(8)位于内侧,P阱侧面注有与P阱结深相同的N阱,其中第一P阱(5a)和第三P阱(7)间是第一N阱(6a),第二P阱(5b)和第四P阱(8)间是第二N阱(6b),第三P阱(7)和第四P阱(8)间是第三N阱(6c),为了隔离P型衬底(1)和深N阱(2)内的P阱,在P型衬底(1)和深N阱(2)间设置环形N阱(4),环形N阱(4)外侧设有环形P阱(3);第三P阱(7)内设有第一P+注入区(11)、第一N+注入区(13)和第二N+注入区(15),第一N+注入区(13)和第二N+注入区(15)之间的第三P阱(7)上方具有第一多晶硅区(17),第一多晶硅区(17)和第三P阱(7)之间具有绝缘层,其中第二N+注入区(15)位于内侧,第一N+注入区(13)位于外侧,第一P+注入区(11)位于第一N+注入区(13)的外侧,第二N+注入区(15)位于第三P阱(7)顶部和第三N阱(6c)顶部相连接的区域;第四P阱(8)内设有第二P+注入区(12)、第三N+注入区(14)和第四N+注入区(16),第三N+注入区(14)和第四N+注入区(16)之间的第四P阱(8)上方具有第二多晶硅区(18),第二多晶硅区(18)和第四P阱(8)之间具有绝缘层,其中第四N+注入区(16)位于内侧,第三N+注入区(14)位于外侧,第二P+注入区(12)位于第三N+注入区(14)的外侧,其中第四N+注入区(16)位于第四P阱(8)顶部和第三N阱(6c)顶部相连接的区域;环形N阱(4)顶部设有第五N+注入区(10),第五N+注入区(10)通过金属和集成电路芯片中的高电位相连;第一P+注入区(11)、第一N+注入区(13)和第一多晶硅区(17)通过金属导线与被保护的集成电路芯片的端口(19)相连;第二P+注入区(12)、第三N+注入区(14)和第二多晶硅区(18)通过金属导线与被保护的集成电路芯片的地线(20)相连;环形P阱(3)顶部和环形N阱(4)顶部相连的区域,第一P+注入区(11)和第五N+注入区(10)之间,第二N+注入区(15)和第四N+注入区(16)之间,第二P+注入区(12)和第五N+注入区(10)之间覆盖浅槽隔离层。
地址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未来科技城南区中国电子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产业基地C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