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颤振模型后缘舵面防护止动机构
摘要 所述颤振模型后缘舵面防护止动机构构成如下:限位杆、限位槽、限位槽定位座、作动筒和作动筒定位座;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固定于颤振模型的后缘舵面上,限位槽定位座和作动筒定位座位于连接后缘舵面的主翼面上,所述、作动筒与作动筒定位座固定相连,所述颤振模型后缘舵面防护止动机构完全依附于翼面模型,不管是单翼面模型还是全机模型都可依照此法布置,不受其他结构影响,具有独立性;且机构小巧,位于模型内,不产生额外的气动力。
申请公布号 CN103994873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8.24
申请号 CN201410155025.9 申请日期 2014.04.17
申请人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发明人 唐振亮;钱卫;脱朝智;刘忠坤
分类号 G01M9/08(2006.01)I;G01M7/02(2006.01)I 主分类号 G01M9/08(2006.01)I
代理机构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代理人 张致仁
主权项 一种颤振模型后缘舵面防护止动机构,所述颤振模型后缘舵面防护止动机构构成如下:限位杆(4)、限位槽(5)、限位槽定位座(6)、作动筒(7)和作动筒定位座(8);所述限位杆(4)的一端固定于颤振模型的后缘舵面(1)上,限位槽定位座(6)和作动筒定位座(8)位于连接后缘舵面(1)的主翼面(2)上,所述作动筒(7)与作动筒定位座(8)固定相连,限位槽(5)一端与限位槽定位座(6)滑动相连,所述作动筒(7)的一端和限位槽(5)的另一端相连,所述限位槽(5)套在限位杆(4)另一端外侧;所述限位槽(5)内部为空腔结构,且限位槽(5)与作动筒(7)连接一端的空腔宽度小于限位槽(5)另一端的空腔宽度;所述限位槽(5)与限位槽定位座(6)连接一端设置有舌形结构(51),限位槽(5)与限位槽定位座(6)通过舌形结构相滑动连接;所述作动筒(7)的轴线与舌形结构(51)的中线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颤振模型后缘舵面防护止动机构安装步骤如下:①确定限位杆(4)的位置,限位杆(4)中线垂直于后缘舵面(1)的转轴,限位杆(4)位于后缘舵面(1)的两个连接点之间;②确定限位槽(5)的位置,限位槽(5)中线与后缘舵面(1)的转轴平行,且与限位杆(4)中线相交,限位槽中线与后缘舵面(1)转轴的距离为:L2≤L1*(H21‑H22)/H1,其中:H1:后缘舵面(1)的允许最大振幅;L1:后缘舵面(1)后缘与转轴的距离;H21:主翼面(2)的转轴附近的翼型厚度;L2:限位槽(5)中线与转轴的距离;H22:限位杆(4)直径与限位槽(5)上下两侧厚度之和;③确定限位槽定位座(6)的位置:当限位槽前移,完全卡住限位杆,达到止动状态时,正好与限位槽定位座(6)接触并被其挡住停止运动;④确定作动筒(7)的位置,此位置应满足:推杆收起时,机构处于防护状态,推杆推进且未到极限时,机构处于止动状态,同时限位槽被限位槽定位座(6)挡住;⑤确定作动筒定位座(8)的位置,只要能把作动筒(7)固定住,作动筒定位座(8)可以自由安排。
地址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塔湾街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