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白芨种茎的生产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白芨种茎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白芨种茎的生产方法,通过对白芨果荚进行处理,并对基地进行处理以及将白芨种子种植于坑中的技术参数进行限定,有效的结合白芨的有性繁殖技术,避免了生物分化技术领域的技术,降低了生产白芨种茎的难度,减弱了对条件的苛刻性,降低了成本;结合营养剂、有机物料、营养液的加入时机以及原料配比和制备的工艺参数,使得能够有效的为白芨种茎生长过程提供营养,提高了后期种茎种植的成活率,缩短了白芨种茎生产的周期。
申请公布号 CN105815068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8.03
申请号 CN201610165958.5 申请日期 2016.03.22
申请人 镇远县道益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昌松;李建华;李才清
分类号 A01G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0(2006.01)I
代理机构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0 代理人 管宝伟
主权项 一种白芨种茎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集白芨果荚,将其采用质量浓度为1‑3%的汞溶液浸泡处理1‑3min,再采用乙醇浸泡1‑2min,包裹于草木灰中,调整温度为30‑40℃、湿度为50‑70%,放置20‑30天后,再将其取出,采用无菌水冲洗掉表面的草木灰,再将种子取出来,一个果荚放置一包,置于温度为3‑4℃下冷藏1‑2天;(2)选取光照强度为1700‑1900Lx,光照时间为8‑10h/d,有机质含量为60‑70%,含砂率为20‑30%的土地作为培养基地,并调整土壤湿度为70‑80%后,向其表面洒水,按照每亩洒2‑3kg,静置3天后,深翻10‑15cm,耙平,并对土地进行挖坑,坑深15cm,坑直径为4cm,并在坑底部与坑壁上填充一层稻壳和/或锯末,坑底部填充厚度为10cm,坑壁填充厚度为1cm,填充完成后,采用地膜覆盖在坑中,使得地膜与坑中的坑底、坑壁相紧贴,再将步骤(1)处理好的种子置于地膜上,一坑一包,并采用稻壳和/锯末覆盖2cm厚,再采用泥土覆盖至坑填满,洒温度为30‑35℃的水,每坑洒水0.3‑0.5kg,在基地表面盖上地膜;(3)维持地膜内的温度在25‑33℃,湿度维持在60‑89%,采用注入温水进行调整,连续培养处理45‑60天后,再向其中注入液体营养剂,再持续培养10‑20天后,将覆盖在基地表面的地膜去掉,自然条件培养5‑7天;(4)从坑中,沿着紧贴坑中的地膜层,将形成的芽苗连着地膜挖出,并向挖出后的坑中放置有机物料,每坑放置0.5‑1.3kg,再将地膜去掉后,放回坑中,不挤压处理,并采用稻壳和/或锯末覆盖在基地表面3‑5cm厚,并浇淋透1000倍多菌灵溶液,按照常规管理,并且每月喷洒一次营养液,待生长期结束,叶片枯黄脱落后,采收地下部的白芨球茎,即得作为栽培生产用的种茎。
地址 557700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县镇远县政府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