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白芨外植体的无菌化处理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白芨外植体的无菌化处理方法,步骤包括,采挖、沙培和无菌处理。本发明方法人为机械组织损伤较小,有效保存了植株组织完整性;组培过程中,植株的褐化、玻璃化较传统培养明显减少,有效节约了由褐化、玻璃化导致的大量经济损失,明显提高了该领域的工作效率;随着组培继代次数的增加,植株个体遗传性状稳定,增值效果明显;由于无菌化处理后,外植体菌体感染率有效控制在2.5%以内,显著低于传统的30~50%;经过该技术步骤的处理,为人为有效选取茁壮、健康的白芨种源提供了前提保障。组培后期的种苗:根茎叶茁壮、种球膨大明显、大田移栽成活率在95.67%以上,后期生长势头显著。
申请公布号 CN104686363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6.29
申请号 CN201510140150.7 申请日期 2015.03.28
申请人 邓文祥 发明人 邓文祥;赵漫丽;李永梅
分类号 A01H4/00(2006.01)I;A01G3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H4/00(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白芨外植体的无菌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野外植株采挖:野外选取块茎生长匀称的种球,保留完整的根、茎、叶,清水洗净、标号登记、装入纸袋中置于阴暗环境下,待种球根系变白;(2)将所采植株进行沙培①沙培材料提前2~3天准备,清水洗净滤干,将所需用量的沙子进行高温灭菌,灭菌温度控制在121~126℃,灭菌35min,冷却后,平铺于培养苗床,砂体厚度控制在6cm,以备待用;②培养期间进行日常管理调节砂体pH值在5.6~5.8;喷施质量浓度为1‰的白芨专用营养液至砂体湿润即可,砂体湿度控制在60%,调节培养环境的光照在1500~2600lx,温度在20~25℃;③培养第一天,利用质量浓度为1‰甲基托布津喷施植株至完全湿润,培养床上方悬挂黄色板,并保持空气流通,3~4天后,依次用质量浓度为3~8‰吐温,质量浓度为0.1~1.5‰KMnO<sub>4</sub>溶液进行根、茎、叶喷施5min后,再用同浓度试剂分别浸泡2.5min,各处理1次后待用;所述白芨专用营养液由NH<sub>3</sub>NO<sub>3</sub>、Ca<sub>3</sub>(PO<sub>4</sub>)<sub>2</sub>、K<sub>2</sub>SO<sub>4</sub>、KCl和KH<sub>2</sub>PO<sub>4</sub>配制成氮重量百分比为10~15%、磷重量百分比为10~15%、钾重量百分比为15~25%的水溶液;(3)将(2)中的处理植株放入无菌白芨液态营养液中培养3~5天时间,之后用质量浓度为0.5~2‰的链霉素和质量浓度为1~3%次氯酸钠每间隔20h进行交替浸泡,共计进行3~6次即可,每次10~30min;所述白芨液态营养液由NH<sub>3</sub>NO<sub>3</sub>、Ca<sub>3</sub>(PO<sub>4</sub>)<sub>2</sub>、K<sub>2</sub>SO<sub>4</sub>、KCl、KH<sub>2</sub>PO<sub>4</sub>、MgSO<sub>4</sub>、K<sub>2</sub>HPO<sub>4</sub>、Ca(NO<sub>3</sub>)<sub>2</sub>、CaCl<sub>2</sub>、H<sub>2</sub>BO<sub>3</sub>、KI、CoCl<sub>2</sub>、FeC<sub>6</sub>H<sub>5</sub>O<sub>7</sub>·NH<sub>4</sub>OH、TDZ、BA、NAA、FeSO<sub>4</sub>·7H<sub>2</sub>O 和CuSO<sub>4</sub>·5H<sub>2</sub>O配制成氮重量百分比为8‑13%、磷重量百分比为7‑14%、钾重量百分比为15‑25%的水溶液;(4)将步骤(3)所得植株切去根、叶放入无菌液态培养液中进行2~3天摇床无菌环境培养;①将(3)中所得植株用无菌水清洗3~6次后,浸泡于无菌水中,放于无菌操作台上备用;②用无菌镊子、手术剪、手术刀、接种盘,完全切除白芨种球以外的其他部分,每处理一棵苗,换一次镊子、手术剪、手术刀以及接种盘;③将切好的白芨种球分别放入准备好的无菌白芨液态培养液中,每瓶4~6颗,然后放入无菌环境中进行2~3天摇床培养;(5)除部分感菌种球重复步骤(4)1~2次后,依次用质量浓度为3~8‰的吐温、质量浓度为0.1~1.5‰KMnO<sub>4</sub>溶液、质量浓度为1~3%碱性次氯酸钠溶液,进行间隔10h的球茎浸泡处理1~2次后,用无菌水少量多次洗净待用;(6)将植株浸泡于1~10%无菌抗坏血酸溶液中20min后,取出植株到固态培养基中进行无菌培养,即达到无菌化处理要求。
地址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金黑公路云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