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基于客流动态分配的高铁网络能力适用性评价方法
摘要 一种本发明的基于客流动态分配的高铁网络能力适用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先获取高速铁路时变需求、区间运输能力和区间服务时间范围;然后将出行时间、区间运输能力、购票时间、区间服务时间范围以及网络进行离散化;再采用基于ε‑饱和的客流加载方法进行客流动态分配;最后由客流分配结果进行高铁网络能力适用性评价;如果各O‑D对均没有出现无法加载的需求,则说明高铁网络能力适用性强;如果出现,说明高铁网络能力适用性弱,针对出现无法加载需求的O‑D对,通过增加开行列车对数、提高开行频率等提高相应区间的高铁网络运载能力。本发明的评价方法步骤简化、实用性强、可标准化实施,评价结果合理科学,且可通过软件程序简易实现。
申请公布号 CN105718755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6.29
申请号 CN201610230302.7 申请日期 2016.04.14
申请人 中南大学 发明人 史峰;徐光明;赵烁;邓连波;秦进;周文梁
分类号 G06F19/00(2011.01)I;G08G1/01(2006.01)I 主分类号 G06F19/00(2011.01)I
代理机构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代理人 杨斌
主权项 一种基于客流动态分配的高铁网络能力适用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高速铁路时变需求、区间运输能力和区间服务时间范围;通过铁路售票系统获取每个O‑D对(r,s)∈RS的时变需求函数<img file="FDA0000965180930000011.GIF" wi="655" he="63" />其中RS为O‑D对集,<img file="FDA0000965180930000012.GIF" wi="77" he="61" />为客流总量,f<sub>rs</sub>(t)为需求关于计划出行时间t的概率密度函数,<img file="FDA0000965180930000013.GIF" wi="134" he="62" />为需求关于购票时间<img file="FDA0000965180930000014.GIF" wi="24" he="49" />的概率密度分布;测定高铁网络中各区间a∈A的单位时间的列车通过能力为<img file="FDA0000965180930000015.GIF" wi="64" he="63" />列,其中A为区间集合;据此得出单位时间内区间a的旅客运输密度不超过单位时间区间运输能力<img file="FDA0000965180930000016.GIF" wi="138" he="63" />其中<img file="FDA0000965180930000017.GIF" wi="55" he="63" />为列车平均定员;将进入区间a的车站发车时间范围称之为区间a的服务时间范围,测定区间a的服务时间范围并记为[T<sub>1</sub>(a),T<sub>2</sub>(a)];步骤2:将出行时间、区间运输能力、购票时间、区间服务时间范围以及网络进行离散化;(2.1)选择时间间隔τ≤min{T<sub>a</sub>|a∈A},T<sub>a</sub>表示区间旅行时间,将计划出行时间[T<sub>1</sub>,T<sub>2</sub>]划分为N个时段,记各时段为k=1,2,…,N;利用时间间隔τ划分和四舍五入取整,对所述区间旅行时间T<sub>a</sub>和上述区间服务时间范围[T<sub>1</sub>(a),T<sub>2</sub>(a)]进行离散化后,分别记为K<sub>a</sub>和{K<sub>1</sub>(a),K<sub>1</sub>(a)+1,…,K<sub>2</sub>(a)};(2.2)构造离散时空网络<img file="FDA0000965180930000018.GIF" wi="51" he="54" />包括车站时空节点v(k)、区间出行弧(v<sub>i</sub>(k),v<sub>j</sub>(k+Ka))、车站等待弧(v(k),v(k+1))和出发时间调整弧(v(k),v(k′)),节点v(k)对应于车站v∈V和时段k=1,2,…,N;区间出行弧(v<sub>i</sub>(k),v<sub>j</sub>(k+K<sub>a</sub>))对应于区间出行弧a(k),也记a(k)=(v<sub>i</sub>(k),v<sub>j</sub>(k+K<sub>a</sub>));车站等待弧(v(k),v(k+1))对应于车站v∈V和时段k=K<sub>1</sub>(a),K<sub>1</sub>(a)+1,…,K<sub>2</sub>(a);出发时间调整弧(v(k),v(k′))对应于在车站v计划出行时间k调整为实际出行时间k′;在出行时间离散化基础上,离散的区间出行弧运输能力<img file="FDA0000965180930000021.GIF" wi="350" he="62" />(2.3)选择时段长度为<img file="FDA0000965180930000022.GIF" wi="49" he="54" />将购票时间<img file="FDA0000965180930000023.GIF" wi="150" he="64" />均等地划分为<img file="FDA0000965180930000024.GIF" wi="42" he="52" />个时段,记各购票时段为<img file="FDA0000965180930000025.GIF" wi="311" he="63" />其中<img file="FDA0000965180930000026.GIF" wi="32" he="46" />的取值需满足:<img file="FDA0000965180930000027.GIF" wi="1622" he="62" />其中<img file="FDA0000965180930000028.GIF" wi="1515" he="102" />ε≤0.1为饱和参数,u<sub>a</sub>(k)表示区间出行弧a(k)的能力,T<sub>1</sub>表示计划出行起始时间;步骤3:采用基于ε‑饱和的客流加载方法进行客流动态分配;定义区间出行弧a(k)的ε‑饱和以及区间出行弧流入量的ε‑可行;利用平均时段增量法,按照购票时段,搜索最小费用可行时空路径,采用基于终点的客流加载方法,按照时间增序累计加载,将各O‑D需求动态分配各时段对应的弧段,如果O‑D对(r,s)的流量分配至相应的购票时段<img file="FDA0000965180930000029.GIF" wi="87" he="67" />O‑D对(r,s)之间没有可行的时空路径,则对于<img file="FDA00009651809300000210.GIF" wi="146" he="63" />的O‑D对(r,s)的需求无法加载,记录该O‑D对(r,s),以及相应的购票时段<img file="FDA00009651809300000211.GIF" wi="83" he="67" />以及该O‑D对(r,s)无法加载的需求和;步骤4:由客流分配结果进行高铁网络能力适用性评价;根据上述各O‑D对无法加载的需求,如果各O‑D对均没有出现无法加载的需求,则说明高铁网络能力适用性强;如果出现无法加载的需求,说明高铁网络能力适用性弱,针对出现无法加载需求的O‑D对,通过增加开行列车对数、提高开行频率的技术措施提高相应区间的高铁网络运载能力。
地址 410075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韶山南路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