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用发酵料大袋栽培秀珍菇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发酵料大袋栽培秀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堆制发酵栽培原料、装袋接种、发菌管理、出菇管理步骤,而且堆制发酵栽培原料步骤中采用的原料含有茄子秸秆,本方法通过采用发酵料大袋培养秀珍菇,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该方法中采用的秀珍菇培养基是利用茄子秸秆做成的培养基,茄子秸秆内的营养物质为秀珍菇提供了大量的营养成分,确保秀珍菇的健康生长,使茄子秸秆变废为宝,避免了茄子秸秆污染环境及资源浪费,有效地拓宽了秀珍菇等食用菌的原料选择范围,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了茄子秸秆→食用菌→有机肥的良性循环,也为茄子秸秆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有效、持久的捷径。
申请公布号 CN104303846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6.29
申请号 CN201410630107.4 申请日期 2014.11.11
申请人 汤阴森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志军;王森;王月娥;孔维威;孔维丽;张春红;姚红民;张联合
分类号 A01G1/04(2006.01)I;C05G3/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4(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用发酵料大袋栽培秀珍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堆制发酵栽培原料: (1)选料:选取粉碎后的茄子秸秆、桐或杨木锯末作为主料,麸皮、玉米粉、尿素、石灰粉作为辅料,其中,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茄子秸秆45%~60%、桐或杨木锯末20%~35%,麸皮8%~12%,玉米粉4%~8%,石灰粉3%,尿素1%; (2)配料:将茄子秸秆与水按照1:1.5的比例拌好,再加入石灰粉搅拌均匀,堆积预湿8h,然后将桐或杨木锯末、麸皮、玉米粉、尿素一同加入到预湿完成的料中,并搅拌均匀,拌好的培养基要求用手紧握指缝间有3~5滴水滴下;(3)堆制发酵:培养料拌好后,建成底宽2~2.5米,高0.8~1米,长度不限的料堆,用木棒每隔30cm打一个直径10~15cm、深至堆底的通气孔,然后在该通气孔内插入温度计,当料堆25cm深处温度达60℃时,保持36h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要将表层、中层、底层互换位置;翻好的料堆重新打孔后插入温度计,当料堆再次达到60℃时,继续保持36h进行第二次翻堆,如此翻堆5~6次,结束发酵,并散堆降温至30℃以下; b、装袋接种:塑料袋采用聚乙烯筒袋,具体为宽24cm,长50cm,袋厚在0.002~0.003cm的大袋,然后将步骤a中发酵好的培养料装入袋中,每袋装培养料1000~1250g,袋子两头用5.8cm直径的套环和13cm见方的报纸和皮筋封口,并在每袋中接种3~4层,即中间1~2层,两头各1层,用种量为培养基重的20%~25%; c、发菌管理:将步骤b中装好的菌袋移入培养室或棚内,根据自然温度高低,单层或多层摆放,避光发菌,发菌期间,菌袋内温度保持在26℃,发菌期每隔7~10天翻堆一次,翻堆的同时将生长不良、杂菌感染的菌袋及时拣出进行处理,培养30天左右,菌丝布满料袋后,继续培养5~7天,直至使菌袋充分成熟;d、出菇管理:将成熟的菌袋倒入出菇棚内,堆码成菌墙,然后向菌墙及地面浇一遍水,浇透,将棚内光照强度控制在800 lx,温度控制在1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1以下培养,直至出菇。
地址 456150 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白营镇仝家庄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