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产生表面等离子体波的装置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产生表面等离子体波的装置及方法。包括光源、传输光纤和三角棱镜,所述三角棱镜为底面是矩形的棱锥体,棱锥体的顶点与底面对角线中点的连线垂直于底面,底面两个长边所在的棱锥体侧面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三角棱镜的底面为传感面,该传感面上依次镀有光电耦合层和金属薄膜层,所述金属薄膜层表面覆有环境介质;所述底面两个短边所在的棱锥体侧面中的一面作为入射面,另一面作为反射面。利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所产生的共振集中区域的能量集中且峰值显著增大,同时具有共振光谱调制特性和很高的折射率响应灵敏度。
申请公布号 CN103512865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6.15
申请号 CN201310418219.9 申请日期 2013.09.13
申请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发明人 曾捷;张倩昀;周雅斌;张先辉;章晓燕;周鹏;李继峰
分类号 G01N21/552(2014.01)I 主分类号 G01N21/552(2014.01)I
代理机构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代理人 许方
主权项 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检测系统,具体包括产生表面等离子体波的装置、传输光纤I,产生表面等离子体波的装置包括光源、传输光纤和三角棱镜,所述三角棱镜为底面是矩形的棱锥体,棱锥体的顶点与底面对角线中点的连线垂直于底面,底面两个长边所在的棱锥体侧面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述三角棱镜的底面为传感面,该传感面上依次镀有光电耦合层和金属薄膜层,所述金属薄膜层表面覆有环境介质;所述底面两个短边所在的棱锥体侧面中的一面作为入射面,另一面作为反射面;其中,光源输出的入射光以预设入射角经传输光纤传输至入射面发生折射后依次传输至光电耦合层、金属薄膜层,所述入射角为45度,所述光电耦合层为TiO<sub>2</sub>,折射率为2.2,厚度为150nm;棱镜材料为K9,折射率为1.5163;金属薄膜层的厚度为50nm,其中光电耦合层的折射率和厚度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确定,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用于检测不同折射率的环境介质下反射光强度与入射波长之间的关系,光源输出的入射光经传输光纤入射至入射面发生折射后在传感面发生全反射;全反射产生的平行于入射光的反射光路上依次设有聚焦透镜和光纤光谱仪,反射光经传输光纤I传输至聚焦透镜聚焦后传输给光纤光谱仪;光纤光谱仪外接计算机检测光谱图经光谱分析呈现出不同折射率的环境介质下的反射光强度与入射波长之间的关系,该关系满足以下条件:<img file="FDA0000917987470000011.GIF" wi="205" he="150" />式中,R为棱镜中P光的光强反射率,η<sub>1</sub>=N<sub>1</sub>/cosθ<sub>1</sub>为棱镜的导纳,N<sub>1</sub>为棱镜的绝对折射率,θ<sub>1</sub>为入射角,Y=C′/B′,其中,B′为入射光电场振幅、C′为入射光磁场振幅;<img file="FDA0000917987470000012.GIF" wi="980" he="191" />δ<sub>2</sub>=2πN<sub>2</sub>d<sub>1</sub>cosθ<sub>2</sub>/λ,其中N<sub>2</sub>为光电耦合层折射率,d<sub>1</sub>为光电耦合层的厚度,θ<sub>2</sub>为入射光在光电耦合层界面的反射角,λ为入射光波长;i是虚数单位;η<sub>2</sub>=N<sub>2</sub>/cosθ<sub>2</sub>为光电耦合层的导纳;δ<sub>3</sub>=2πN<sub>3</sub>d<sub>2</sub>cosθ<sub>3</sub>/λ,其中N<sub>3</sub>为金属薄膜层复折射率,d<sub>2</sub>为金属薄膜层的厚度,θ<sub>3</sub>为入射光在金属薄膜层界面的反射角,η<sub>3</sub>=N<sub>3</sub>/cosθ<sub>3</sub>为金属薄膜层的导纳,η<sub>4</sub>=N<sub>4</sub>/cosθ<sub>4</sub>为环境介质的导纳,N<sub>4</sub>为环 境介质绝对折射率,θ<sub>4</sub>为入射光在环境介质界面的反射角。
地址 210016 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御道街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