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动植物综合利用修复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动植物综合利用修复方法,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步骤如下:(1)选定待修复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人工清除杂草、灌木,秋末冬初时节施足腐熟有机农杂肥,深耕,使土壤风化,冻死越冬害虫,土地耕透耙碎;(2)春季土壤解冻后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时,移栽具有富集重金属能力的木本速生乔木桑树;(3)移栽完成后,在气温达到15℃以上时,引入蚯蚓修复过程,之后收集蚯蚓;(4)在蚯蚓修复过程中的第一次收集蚯蚓后,引入对Cu<sup>2+</sup>具有超积累作用、生长速度快的草本植物苎麻,增强对浅层土壤铜离子的富集作用,之后将苎麻植株连根整体移除;第二年春季修复地重新引入蚯蚓和苎麻。
申请公布号 CN105642663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6.08
申请号 CN201610232651.2 申请日期 2014.10.21
申请人 周杰 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分类号 B09C1/00(2006.01)I;B09C1/10(2006.01)I 主分类号 B09C1/00(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动植物综合利用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1)选定待修复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人工清除杂草、灌木,秋末冬初时节按420‑800公斤/亩的用量施足腐熟有机农杂肥,深耕35‑55cm,使土壤风化,冻死越冬害虫,土地耕透耙碎;(2)春季土壤解冻后平均气温达到10℃以上时,移栽具有富集重金属能力的木本速生乔木桑树,采用隔行穴植的方式移栽桑树一年生幼苗,行距2.2‑3.2米,株距1.1‑1.4米,挖穴定植,穴径为0.55‑0.65米,穴深0.45‑0.6米;移栽后,灌一次透水,使苗木根系与土壤结合更紧密,灌水后随即培一层薄土,防治土壤板结和干裂,以后结合天气情况,及时浇水,避免干旱,5月中下旬‑6月苗木的根系生长较快,因此在5月中上旬给苗木追肥,在离苗木20‑30cm处挖半月形沟,按每亩施尿素15kg、过磷酸钙25 kg的量追肥;6月中下旬苗木开始进入速生期,每亩施尿素18kg或碳酸氢铵90kg加过磷酸钙25kg,7月中下旬‑8月底,是苗木的速生期,需每亩追施氯化钾等钾肥18kg,施肥时结合天气适当灌水;(3)移栽完成后,在气温达到15℃以上时,引入蚯蚓修复过程,之后收集蚯蚓;(4)在蚯蚓修复过程中的第一次收集蚯蚓后,引入对Cu<sup>2+</sup> 具有超积累作用、生长速度快的草本植物苎麻,采用间隔条植的方式,按25cm×15cm的株行距移栽,移栽后适时浇水,增强对浅层土壤铜离子的富集作用,之后将苎麻植株连根整体移除;第二年春季修复地重新引入蚯蚓和苎麻,修复地引入蚯蚓前,施足有机农杂肥,土地耕透耙碎,时间和方法同上,整个修复过程为第一年3月至第二年11月,共20个月的时间,在污染土壤修复开始前及修复过程中的第4个月、8个月、16个月和第20个月(即修复过程的第一年7月、11月、第二年7月、11月)各采样1次,用于了解土壤修复进展情况;步骤(3)所述蚯蚓修复过程,是将土壤灌溉湿润后,投放太平二号蚯蚓,投放密度为0.5‑2.0 kg/m2,蚯蚓通过不停地蠕动摄食,连带泥土摄入体内,使得重金属在体内停留和富集,修复期间夏天高温天气每天至少洒一次水,并覆盖稻草保湿;春秋季节4‑5天洒水一次,洒出的水要匀、细、冲力小,夏季一个月收集一次成蚓,春秋季节每一个半月收集一次成蚓,蚯蚓收集后原土回圃,并投放一定量的蚓种,使土壤中蚓种数量与第一期投放量相等,同时,一个处理周期添加一次有机肥,添加量为200‑250公斤/亩,进入秋末冬初温度低于10℃后将所有的蚯蚓收集,采用自然光照收集法收集蚓体:使用小钉耙,铲出土壤上层20cm厚的蚓床土壤,疏松后堆放在塑料薄膜上,蚯蚓怕光,会逐渐下移至塑料薄膜,将表层土壤逐渐刮掉放回蚓床,最后通过过筛法收集蚓体。
地址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晋陵北路河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