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碳纤维增强碳基-陶瓷基复合材料连接件的制备工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增强碳基-陶瓷基复合材料连接件的制备工艺,该工艺中预制体结构采用2D针刺结构,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及加工方案,并利用快速化学气相渗(HCVI)结合传统等温CVI复合工艺共同完成制备工作。采用该工艺制备的C/C-SiC、C/SiC连接件强度提高,且总的制备周期为300~500小时,相比单纯依靠传统CVI工艺800~1200小时,其制备周期缩短了约50%,且成品率达到95%以上,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申请公布号 CN105622125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6.01
申请号 CN201410712327.1 申请日期 2014.11.28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发明人 汤素芳;庞生洋;王石军;胡成龙;刘方;黄宏涛
分类号 C04B35/80(2006.01)I;C04B35/565(2006.01)I;C04B35/622(2006.01)I 主分类号 C04B35/80(2006.01)I
代理机构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代理人 许宗富;周秀梅
主权项 一种碳纤维增强碳基‑陶瓷基复合材料连接件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碳纤维预制体的选择:预制体选用2D针刺结构,采用一层T70012K(或3K、6K)PANCF无纬布与一层T70012K PANCF网胎交替铺层,预制体层间密度14‑20层/cm;(2)在碳纤维预制体上沉积碳或碳化硅基体制得毛坏材料:将碳纤维预制体置于带有水冷壁的HCVI设备内,通过快速化学气相渗工艺进行沉积,沉积温度为900~1250℃;沉积碳基体时,采用Ar或N<sub>2</sub>作为稀释气体,稀释气体流量为0.3~1.4m3/h;碳氢气体为反应气体,反应气体流量为0.5~1.4m<sup>3</sup>/h,沉积时间控制在35小时以内,制备出来的毛坯材料密度为1.4~1.6g/cm<sup>3</sup>,满足加工要求;沉积SiC基体时,采用Ar或N<sub>2</sub>为稀释气体,稀释气体流量为0.1~0.4m<sup>3</sup>/h;以H<sub>2</sub>为载体的三氯甲基硅烷(MTS)为反应气体,H<sub>2</sub>流量在0.05~0.2m<sup>3</sup>/h,MTS流量控制在40~100g/h,沉积时间控制在50小时以内,制备出来的毛坯材料密度为1.6~1.8g/cm<sup>3</sup>,满足加工要求。(3)机械加工:将制备好的毛坯材料加工成若干连接件拼接的形状,即毛坏件Ⅰ,超声清洗后烘干;(4)等温CVI工艺沉积SiC基体:将步骤(3)加工的毛坯件Ⅰ放入等温CVI沉积炉中进行SiC沉积致密化,沉积温度为1000~1150℃;原料气体中Ar或者N<sub>2</sub>为稀释气体,稀释气体流量0.05~0.3m<sup>3</sup>/h,以H<sub>2</sub>为载体的三氯甲基硅烷(MTS)为反应气体,H<sub>2</sub>流量在0.01~0.1m<sup>3</sup>/h,MTS流量控制在10~60g/h;沉积反应时间控制在200小时以内,使毛坯件Ⅰ的密度增加到1.6~1.8g/cm<sup>3</sup>;(5)机械加工:将经步骤(4)处理后的毛坯件Ⅰ加工分割为苦干独立的连接件形状,即若干毛坯件Ⅱ,超声清洗后烘干;(6)等温CVI工艺沉积SiC基体:将步骤(3)加工的毛坯件Ⅱ放入等温CVI沉积炉中继续进行SiC沉积致密化,沉积温度1000~1300℃;原料气体中Ar或者N<sub>2</sub>为稀释气体,稀释气体流量0.05~0.5m<sup>3</sup>/h,以H<sub>2</sub>为载体的三氯甲基硅烷(MTS)为原料气体,H<sub>2</sub>流量在0.01~0.1m<sup>3</sup>/h,MTS流量控制在10~60g/h;沉积反应时间控制在200小时以内,使毛坯件Ⅱ的密度增加到1.7~1.9g/cm<sup>3</sup>;(7)成型加工:将经步骤(6)处理后的毛坯件Ⅱ精加工为成品连接件,超声清洗后烘干。
地址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