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油井微生物清防蜡处理的效果评价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井微生物清防蜡处理的效果评价方法,属于三次采油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含蜡油井的热洗;(2)油井微生物处理前后现场取样、预处理和含蜡量测定;(3)油井微生物处理前后热洗周期的分析和统计;(4)油井微生物处理前后载荷测定;(5)数据分析和效果评价;通过测定油井微生物清防蜡处理前后原油含蜡量,油井的热洗周期和载荷,判断微生物清防蜡处理的效果,使油井的微生物清防蜡技术的处理效果得到科学、可靠和准确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微生物清防蜡技术的发展和现场应用。
申请公布号 CN105624261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6.01
申请号 CN201510455389.3 申请日期 2015.07.29
申请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发明人 曹嫣镔;刘涛;胡婧;徐登霆;段传慧;徐鹏;郭辽原;王静;宋欣;巴燕;曹功泽;张守献
分类号 C12Q1/02(2006.01)I 主分类号 C12Q1/02(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代理人 孙国栋
主权项 一种油井微生物清防蜡处理的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含蜡油井的热洗微生物处理前8d~10d对油井进行热洗,每口油井热水的用量为15m<sup>3</sup>~20m<sup>3</sup>,热水的温度大于90℃;(2)油井微生物处理前后现场取样、预处理和含蜡量测定在油井微生物处理前的6个月内进行现场取样,取样的次数为3次,每次取样的时间间隔大于1个月;将现场取到的样品进行油水分离、原油脱水处理;测定脱水后原油样品的含蜡量,测得的值分别为A<sub>11</sub>、A<sub>12</sub>和A<sub>13</sub>,平均值为A<sub>1</sub>;在油井微生物处理后的第1~3个月开始取样,取样的次数为3次,每次取样的时间间隔大于3个月;将现场取到的样品进行油水分离、原油脱水处理;测定脱水后原油样品的含蜡量,测得的值分别为A<sub>21</sub>、A<sub>22</sub>和A<sub>23</sub>,平均值为A;(3)油井微生物处理前后热洗周期的分析和统计油井微生物处理前的平均热洗周期为B<sub>1</sub>,油井微生物处理后的平均热洗周期为B<sub>2</sub>;(4)油井微生物处理前后载荷测定油井微生物处理前的平均载荷为C<sub>1</sub>,油井微生物处理后的平均载荷为C<sub>2</sub>;(5)数据分析和效果评价通过对比分析微生物清防蜡处理前后的含蜡量A<sub>1</sub>和A<sub>2</sub>,油井热洗周期B<sub>1</sub>和B<sub>2</sub>,油井载荷C<sub>1</sub>和C<sub>2</sub>,可判断油井的微生物清防蜡处理的效果,判断结果如下:①A<sub>1</sub>‑A<sub>2</sub>>20%或B<sub>2</sub>‑B<sub>1</sub>>180d或(1‑C<sub>2</sub>/C<sub>1</sub>)>30%表示清防蜡处理效果优;②20%>A<sub>1</sub>‑A<sub>2</sub>>10%或180d>B<sub>2</sub>‑B<sub>1</sub>>90d或30%>(1‑C<sub>2</sub>/C<sub>1</sub>)>15%表示清防蜡处理效果良;③10%>A<sub>1</sub>‑A<sub>2</sub>>5%或90d>B<sub>2</sub>‑B<sub>1</sub>>30d或15%>(1‑C<sub>2</sub>/C<sub>1</sub>)>5%表示清防蜡处理效果一般;④A<sub>1</sub>‑A<sub>2</sub><5%或B<sub>2</sub>‑B<sub>1</sub><30d或(1‑C<sub>2</sub>/C<sub>1</sub>)<5%表示清防蜡处理效果差。
地址 100027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