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桑黄菌中4-甲基-1,2-苯二酚的分离技术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桑黄菌(火木层孔菌<i>Phellinus igniarius</i>(L ex Fr) Quel、裂蹄木层孔菌 <i>phellinus linteus</i> (Berk et Curt) Teng、鲍氏层孔菌、哈蒂针层孔菌 <i>Phellinus hartigii</i> (Allesch et Schnabl) Imaz)中甲基苯二酚的分离技术。首先制备桑黄菌粗提物,然后是正相硅胶层析,使用氯仿与甲醇梯度洗脱,重复一次正相硅胶层析,接着进行氯仿甲醇凝胶层析,最后减压蒸干得到甲基苯二酚。
申请公布号 CN103044208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5.18
申请号 CN201210546460.5 申请日期 2012.12.15
申请人 青岛农业大学 发明人 宋爱荣;赵晨;孙效乐;黄芳;田雪梅
分类号 C07C39/08(2006.01)I;C07C37/82(2006.01)I 主分类号 C07C39/08(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桑黄菌中甲基苯二酚的分离方法,其步骤顺序如下:(1)制备桑黄粗提物;(2)将步骤(1)中所得的桑黄粗提物与正相硅胶混匀搅拌,干燥后进行硅胶正相柱层析,用洗脱剂洗脱2‑5次,得到洗脱液;(3)将步骤(2)中最后一次洗脱液蒸干,等体积硅胶拌样,进行正相硅胶层析,用洗脱剂洗脱;(4)收集步骤(3)中的洗脱液,减压浓缩,使用氯仿:甲醇=1:1溶解,甲醇凝胶柱层析,使用洗脱剂洗脱;(5)收集步骤(4)得到的洗脱液,使用TLC检测各洗脱液,适度合并洗脱液,减压干燥,即为甲基苯二酚;所述的合并的标准是将出现粉红色斑点的洗脱液合并;所述TLC检测中展开剂为石油醚:丙酮=20:1‑40:1;所述桑黄粗提物,由下述方法制得:(a)发酵培养基配方以克/100毫升计是:玉米淀粉 1‑5%   葡萄糖 1‑5%蛋白胨 0.1‑0.5% 酵母膏 0.1‑0.5%硫酸镁 0.1‑0.5% 磷酸二氢钾 0.01‑0.05%(b)桑黄粗提物的发酵培养方法是,将桑黄菌种以常规方法接种到装有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烧瓶内,以20~35℃温度,摇瓶转速为80~280r/min,pH 3~8条件下,震动培养7~15天;培养中当pH值降到2.5~4时,将摇瓶中的种子接种到50L发酵罐的培养液中,以温度20~35℃,发酵罐压力0.1~0.2公斤/平方厘米,pH 3~8,通气量0.5~1.1vvm,搅拌速度100~280转/分的条件,培养7~15天,即可利用桑黄菌丝体发酵全液制备桑黄粗提物;(c)取步骤(b)中所得桑黄菌丝体发酵全液,将其以常规方式减压浓缩,使其体积浓缩到原体积的1/2~1/5;(d)用体积百分比为60~95%的乙醇对上述步骤(c)浓缩后的发酵液进行提取,其中,加入乙醇的量是浓缩液体积的2~5倍,能够使提取液中乙醇浓度达到60~90%;(e)对步骤(d)所得提取液在50~70℃条件下,加热1~2小时;以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并通过二级过滤除去杂质,分离获得乙醇提取液;将上述乙醇提取液以常规方式减压浓缩,使其体积浓缩到原体积的1/5~1/10;(f)将步骤(e)所得的浓缩液以低温冷冻干燥的方法进行干燥,得桑黄粗提物;所述的甲基苯二酚为4‑甲基‑1,2‑苯二酚。
地址 266109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