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有表面织构的微马达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表面织构的微马达,属于微机电系统技术领域。其包括:机体、压板、圆盘、圆盘垫片、侧板、第一轴承、轴承垫片、第二轴承、挡圈、轴承盖、主轴、平键、输入口和输出口。其中,圆盘的作用是将气体或油液驱动介质的能量转化为自身的旋转,通过平键传递给主轴。主轴的作用是对外输出能量并做功以达到微马达的使用功能。圆盘和圆盘垫片通过平键与主轴相连。压板将左侧圆盘进行轴向压紧。第一轴承、轴承垫片、第二轴承和挡圈将主轴轴向固定于侧板上。为增大微马达的工作效率,对圆盘表面进行织构处理,加工出不同形状的纹理。另外,为增加所需微马达输出功率和扭矩,可增加圆盘和圆盘垫片,圆盘之间串联,相邻圆盘之间均有圆盘垫片。
申请公布号 CN104234753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5.18
申请号 CN201410344464.4 申请日期 2014.07.18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发明人 吴维;熊钊;苑士华;胡纪滨
分类号 F01D1/00(2006.01)I;F03B13/00(2006.01)I 主分类号 F01D1/00(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有表面织构的微马达,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体(1)、压板(2)、n个圆盘(3)、n‑1个圆盘垫片(4)、侧板(5)、第一轴承(6)、轴承垫片(7)、第二轴承(8)、挡圈(9)、轴承盖(10)、主轴(11)、平键(12)、输入口(14)和输出口(15),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通过对所述圆盘(3)的表面进行织构处理,以增大微马达的工作效率;所述对圆盘(3)的表面进行织构处理是指在圆盘(3)的表面上加工出具有一定尺寸和排列的凹坑、凹痕或凸包图案的点阵,或横竖相间的纤维结构;其连接关系为:输入口(14)和输出口(15)位于机体(1)上;侧板(5)的一端与机体(1)连接;侧板(5)的另一端与轴承盖(10)连接;机体(1)和侧板(5)之间形成工作腔(16);主轴(11)依次穿过轴承盖(10)、挡圈(9)、第二轴承(8)、轴承垫片(7)、第一轴承(6)、侧板(5)、圆盘(3)和圆盘垫片(4);压板(2)固定在主轴(11)距离圆盘(3)近的一端,其作用是轴向压紧圆盘(3);n个圆盘(3)位于工作腔(16)中;圆盘(3)之间串连,相邻圆盘(3)之间均有圆盘垫片(4);n个圆盘(3)及n‑1个圆盘垫片(4)通过平键(12)与主轴(11)连接;侧板(5)内固定有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8),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8)之间有轴承垫片(7);第二轴承(8)的一端是轴承垫片(7),另一端是挡圈(9);轴承盖(10)与侧板(5)固定连接;主轴(11)还与第一轴承(6)、轴承垫片(7)、第二轴承(8)和挡圈(9)连接;第一轴承(6)、轴承垫片(7)、第二轴承(8)和挡圈(9)的作用是将主轴(11)轴向固定于侧板(5)上;主轴(11)与输出口(15)、压板(2)、轴承盖(10)、挡圈(9)、第二轴承(8)、轴承垫片(7)、第一轴承(6)、圆盘(3)及圆盘垫片(4)同轴;其中,输入口(14)为气体驱动介质或油液驱动介质的进口,输出口(15)为气体驱动介质或油液驱动介质的出口;圆盘(3)的作用是将气体驱动介质或油液驱动介质的能量转化为自身的旋转,通过平键(12)传递给主轴(11);主轴(11)的作用是对外输出能量并做功,以达到微马达的使用功能;所述微马达的工作过程为:工作时,气体驱动介质或油液驱动介质从机体(1)上的输入口(14)充入微马达的工作腔(16),气体驱动介质或油液驱动介质经圆盘(3)后速度和压力降低,最后从机体(1)上的输出口(15)流出;圆盘(3)在气体驱动介质或油液驱动介质的作用下旋转,带动主轴(11)对外输出做功。
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北京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