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具有TRIP效应的超细结构贝氏体钢的制备方法
摘要 一种具有TRIP效应的超细结构贝氏体钢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强度、高塑性钢领域。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30~0.60%;Si,2.00~3.00%;Mn,0.20~0.50%;Al,0.50~0.90%;P,≤0.06%;S,≤0.04%;其余为Fe及杂质。采用电弧炉或感应电炉冶炼,模铸成铸锭,经过高温锻造的锻坯进行余热热处理,将高温锻坯装入950℃热处理炉中,保温0.5~1.5小时后直接淬入300~400℃熔盐中盐浴保温1~10个小时,等温转变为片层小于600nm的贝氏体超细结构,并含有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本发明在变形过程中发生TRIP效应,其抗拉强度达到1400MPa以上,延伸率达到28%,大大提高综合性能,强塑积达到39GPa%以上。
申请公布号 CN104087824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4.27
申请号 CN201410328892.8 申请日期 2014.07.11
申请人 北京科技大学 发明人 赵爱民;智超;何建国;赵复庆;曾尚武;周开春;胡汉江;丁箫楠;赵征志;武会宾;米振莉
分类号 C22C38/06(2006.01)I;C22C33/04(2006.01)I 主分类号 C22C38/06(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代理人 张仲波
主权项 一种具有TRIP效应的超细结构贝氏体钢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如下:C 0.30~0.60%;Si 2.00~3.00%;Mn 0.20~0.50%;Al 0.50~0.90%;P ≤0.06%;S ≤0.04%;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按照上述的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称取原料,在电弧炉或感应电炉中进行冶炼,模铸成铸锭,铸锭在1200~900℃温度区间内进行锻造,将铸锭锻成一定尺寸的锻坯,之后空冷至室温,获得以珠光体为基体的组织;具体热处理工艺为:(1)锻坯无需进行高温扩散退火,直接装入950℃的热处理炉中保温0.5~1.5小时,奥氏体化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将导致奥氏体晶粒过大会降低强度和韧性,所以奥氏体化的温度与时间选择要既保证组织完全奥氏体化,又不使奥氏体晶粒过大;(2)均热后,将锻坯取出并迅速淬入到盐浴炉中,盐浴为硝酸钾与亚硝酸钠1:1配比,盐浴炉体积足够大,保证锻坯进入后温度不会过大升高,也保证在600~700℃珠光体转变的温度范围内尽可能快速冷却,躲过C曲线鼻子尖,避免珠光体转变,获得以贝氏体为主的基体组织;(3)在350~400℃等温1~10小时,等温温度与时间决定残余奥氏体与贝氏体的体积分数和形态,直接影响性能,温度过高贝氏体片层厚度增加影响强度,温度太低,残余奥氏体含量减少,塑性降低,时间长短影响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决定能否发生TRIP效应;(4)热处理完毕,将锻坯取出空冷至室温。
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