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马玲薯田套作芋头的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玲薯田套作芋头的栽培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一、整地;二、选种;三、播种;四、田间管理;五、采收。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马玲薯田套作芋头的栽培方法,有效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同时可以缓和农忙时的用工紧张问题,经济效益好。
申请公布号 CN105519344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4.27
申请号 CN201610057026.9 申请日期 2016.01.26
申请人 和县绿源蔬菜种植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王瑞俊;王继红
分类号 A01G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0(2006.01)I
代理机构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代理人 鲁延生
主权项 一种马玲薯田套作芋头的栽培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一、整地:在准备套作的马铃薯田深翻40厘米以上,深翻前需667m<sup>2</sup>施有机肥2500公斤,并作宽窄行,窄行宽度25~33厘米,宽行宽度60~66厘米,宽行培土后成沟,亩用乙草胺100ml兑水50公斤,地面喷雾;二、选种:选用早熟品种,取具有本品种特征、单株产量较高、子芋和母芋比较整齐、无病虫害的种株,再从种株上选已充分成熟的、当年未萌蘖生长的、较大的子芋留种,一般在25‑40克为宜,即每500克种芋在12‑20个,忌选用子芽为白头子、露青子和长柄子芽;种芋选好后,摊晒1‑2天,以促进养分转化,便于播种后发芽生长;在晒种时还要把芋艿种按大、中、小分级,分开播种;种芋上的毛应剥去,以利于播种后吸水发芽;三、播种:当地温度高于13℃即可播种,安徽南部地区为3月上中旬,种植时,先浇足水,再下种,种芋顶部宜向上,使顶芽朝上,先覆土到种芋顶部,稍加压实,最后盖10厘米左右的细肥土,芋艿苗高20‑30cm时,控去马玲薯培管芋艿;四、田间管理:1、追肥:第一次追肥:芋苗有2‑3片真叶,株高15cm左右时,亩用人畜粪8‑10担,兑水3‑4倍波浇,或用尿素15lg,在雨前、雨中乘土壤湿度较高时撒施;需要注意的是若撒施硫铵或尿素的要离棵盘10‑15cm,以免伤根;第二次追肥:在第一次追肥20天以后,苗高30‑33cm;具有5片真叶,芋苗已进入发棵期,亩施人粪1000lg或猪粪1500lg,兑水2‑3倍浇施;或用N、P、K复合肥每亩30公斤,商品有机肥600‑800公斤,撒施行间然后覆土;第三次是膨大期追肥,植株叶片7‑8张真叶,苗高60cm左右,用复合肥50‑60kg,硫酸钾8‑10公斤撒施行间,然后覆土;2、中耕、培土和抑制侧芽生长(1)中耕除草:在种植以后出苗前用乙草胺地面喷施的方法,可解决苗期草害,芋艿生长前期,结合松土、培土基本可解决草害问题,但有些田块芋艿长势较差,封行前草害严重,要用人工拔除;(2)培土:分次培土壅根,对芋球茎的生长发育有很重要的作用;若不壅土任其自然生长,子芋大部分露出地面,经光照雨淋,时冷时热等不利条件的影响,须根不易长出,养分吸收受到限制,则球茎难以膨大;若不培土,子芋顶芽当年萌发成分蘖,消耗养分;而培土能抑制子芋顶芽生长,抑制分蘖的形成,并在较低温度和湿润环境中,有利球茎肥大,增加子芋、孙芋的产量;若不培土,已经形成的子芋暴露于地面,往往呈青绿色,涩味增加,质量下降;3、灌溉:在施肥揭膜前,应保持厢面湿润,雨天要排出厢沟渍水,晴天干旱,厢沟要灌跑马水保持湿润;生长高峰期厢沟要保持沟底有1寸水至湿润;采收前20天应控制浇水,收获前10天停止灌水;五、采收:芋叶变黄衰败是球茎成熟的象征,此时采收淀粉含量高,食味好,产量高;但为了延长供应期,也可以提早或延迟采收。
地址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历阳镇历阳中路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