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大鲵仿生态繁殖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鲵仿生态繁殖的方法,步骤包括:仿生态繁殖池场址的选择、仿生态繁殖池的建造、大鲵仿生态条件下亲本的培育、激素诱导大鲵自然产卵与自然受精、人工孵化、以及幼鲵的驯养;该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该大鲵仿生态繁殖的方法产卵率高、受精率高、孵化出苗率高;对提高大鲵繁殖率具有重要意义。
申请公布号 CN104273091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4.27
申请号 CN201410527964.1 申请日期 2014.10.09
申请人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发明人 王永杰;陈红莲;王银东;饶福江;孙建新;唐威
分类号 A01K67/02(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7/02(2006.01)I
代理机构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代理人 汪蕙
主权项 一种大鲵仿生态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仿生态繁殖场址的选择:选择海拔700~1200米的山涧溪沟建造大鲵仿生态繁殖池,溪沟两岸表面植被覆盖度80%以上,溪沟的水质为:水质清澈,水温为16℃~22℃,水体富含矿物质,PH值6.8~7.5,硬度为130~170,水体溶氧丰富,DO>5mg/L,水中化学耗氧<12mg/L,氨氮量<0.06mg/L,总磷量<0.35mg/L;(2)仿生态繁殖池的建造:沿溪沟建造仿生态繁殖池,在溪沟的侧壁内设置若干独立的中空的洞穴,所述洞穴的洞口朝向溪沟内,所述繁殖池用网隔成若干小室,每个小室包含1~2个洞穴;所述洞穴的内壁用卵石砌成,洞穴上部设有与外界空气相通的透气孔,洞穴底面为中部下凹的弧面,洞底铺设5~10cm厚的粗沙垫层,洞穴的底面最低点高于溪沟底面,并与溪沟底面具有0.1~0.3m的落差;所述仿生态繁殖池中,溪沟的水深为0.3~0.6m,洞穴水深为0.2~0.4m,保持水流速度为0.3~0.5m/min;(3)大鲵亲本的培育:待大鲵繁殖结束后,将大鲵置于上述步骤(2)的繁殖池中进行生态培育和冬眠,每个小室放置雌雄大鲵各一只;在3~5月份以鱼为主食,辅以猪肝,每周喂食一次,每次食物的投放量为池中大鲵总体重的1/30;在6~8份以鲜活虾、蛙、鲫鱼、泥鳅为主食,辅以动物肝脏,每3~5天喂食一次,每次食物的投放量为池中大鲵总体重的1/20;7月下旬给亲本大鲵注射激素,所述激素的剂量为:每千克大鲵注射2ug的促黄体释放激素LRH‑A2和100IU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雄性大鲵比雌性大鲵要求提前3~5天注射,同时加大溪沟的水流量和水流声;(4)大鲵受精卵的孵化:待受精卵发育3天后即可收集,将受精卵移至孵化池的塑料滤篮内进行人工孵化,所述塑料滤篮浸于孵化池的池水中,其底面不接触孵化池底,每个塑料滤篮内放置180~200枚受精卵,孵化过程中每隔4~6小时翻动受精卵一次,并及时剔除坏死的卵,当受精卵形成胚胎,并能自行运动旋转后就不需要人工翻受精卵了;所述孵化池使用前先进行彻底消毒,水温控制在17~19℃,昼夜水温变幅不超过1℃,水深50cm以上;(5)幼鲵驯养:待胚胎出膜后,即为稚鲵,将稚鲵放入稚鲵培育池中静水或微流水培养,水深5~8cm,每天换水1次;待稚鲵将胚胎的卵黄囊吸收完毕后,投喂水蚯蚓、小虾或肉粒,两天投喂一次,获得幼鲵;当幼鲵体重达到30g时,混合喂食小虾、杂鱼和肉丝,两天投喂一次;当幼鲵体重达到100g时,移入人工驯养池中正常饲养。
地址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