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河川沙塘鳢定向交配及家系培育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川沙塘鳢定向交配和家系培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亲本的选择及暂养,二)亲本的定向配组及强化培育,三)亲鱼的产卵和受精卵孵化,四)家系的仔、稚和幼鱼培育,五)家系后期培育及池塘养殖。本发明方法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通过对河川沙塘鳢家系建立及早期生长比较的研究,为进行大规模家系构建和选育奠定了基础,有助于选育具有生长快速等优良生长性状的新品种,改变现有情况下苗种只能靠从天然水域捕捞或者是依靠上一年养殖的留塘河川沙塘鳢进行自繁自育和累代繁育的状况,形成系统的河川沙塘鳢良种保持和选育技术体系。
申请公布号 CN104396836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3.30
申请号 CN201410749395.5 申请日期 2014.12.09
申请人 南京师范大学 发明人 尹绍武;丁严东;张国松;汪亚媛;藏雪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代理人 卢亚丽
主权项 一种河川沙塘鳢定向交配及家系培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亲本的选择及暂养有针对性的选取来源不同地理群体个体健壮、无病害、营养状况良好、活力较强的健康雌、雄河川沙塘鳢作为繁殖亲本,采用不同地理群体分开放养的方式放入事先准备好的亲鱼培养池内进行暂养,放养密度为30尾/m<sup>2</sup>,水温15‑20℃,不间断的流水和充气,暂养期间亲鱼饵料为活的糠虾和青虾;二)亲本的定向配组及强化培育采用定向交尾法进行配组,不同地理群体间河川沙塘鳢亲鱼两两组合可获得若干个不同的组合配对,将对应的雌雄个体一雄一雌单独放入室内培育缸内,进行自然交配,培育缸内放一个人工产卵巢,水温维持在25±1℃,保持定向配组期间处于较暗的光线及安静的环境下,强化培育期间亲鱼饵料为青虾和麦穗鱼;三)亲鱼的产卵和受精卵孵化每天上午检查产卵巢的情况,待雌雄交配完成后,雌鱼在产卵巢外,雄鱼在产卵巢内进行护巢,将雌鱼和饵料移除,雄鱼护巢直至仔鱼出膜,期间孵化水温维持在25±1℃;待仔鱼全部出膜后,将雄鱼移出;四)家系的仔、稚和幼鱼培育将家系苗种培育分为3个阶段:出膜到规格1.5cm为第一阶段,1.5cm到3cm之间为第二阶段,3cm以上为第三阶段;整个阶段期间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循环水流对鱼苗的影响,培育缸中放置2到3个亲鱼产卵时所用的瓦片,给鱼苗提供一个躲避水流的场所,同时也增大了鱼苗的栖息面积,并投入田螺,可起到消除残饵净化水质的作用,整个苗种培育过程中定期加入益生菌和聚维酮碘;1)第一阶段:使用人工孵化的丰年虫开口并培育,日投喂三次,投喂密度为3~5个/mL,每天吸污一次;待家系苗种的平均规格到达1.5cm时进入第二阶段;2)第二阶段:达到第二阶段后将培育缸中的各个家系的河川沙塘鳢幼苗随机选取300尾投入新的培育桶中继续培育,并放置瓦片和人工水草,供幼鱼躲避和栖息,此阶段第一个星期采用丰年虫和水蚯蚓混合投喂,丰年虫投喂密度为1~3个/mL,水蚯蚓投喂情况视吃食情况而定,一星期后全部投喂水蚯蚓,期间水温为25±1℃,每天吸污一次,每星期换1/3的新水;水蚯蚓在喂食之前要进行千分之七的盐水浸泡处理,喂食过程中也要定时加入土霉素和硫醚沙星,以预防幼苗肠炎的发生;3)第三阶段:待家系苗种的规格达到3cm时进入第三阶段,此时开始投喂赤眼鳟幼苗至培育结束;期间水温为常温,每两天吸污一次;五)家系后期培育及池塘养殖第二阶段中各个家系的河川沙塘鳢幼苗随机选取300尾投入到新的培育桶中,进行标准化养殖和生长对比试验,期间每隔45天统计各个家系子代的全长及体重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挑选出生长快速的优秀家系;将分析所得的优秀家系进行不同的荧光标记处理,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池塘作为后备亲鱼继续培育,待到性成熟阶段,进行新一轮的配组、孵化、育苗,继续进行家系选育。
地址 210097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1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