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PU圆泡高压发泡机组
摘要 一种PU圆泡高压发泡机组,为解决现有PU圆泡发泡机组采用低压发泡方式,造成孔径不均和产生流痕的问题。搅拌轴上安装有数个叶片,数个叶片间歇式且按双头螺旋线布置,叶片的螺旋角为5°~15°,平衡网栅与搅拌轴上端面之间为压力缓冲区,混合头、圆锥形甬道、连接杆、圆形甬道、链板传动筒、切断机构和夹泡机构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筒形塑料膜沿圆锥形甬道、圆形甬道和链板传动筒的内壁铺设,筒形塑料膜沿圆锥形甬道、圆形甬道和链板传动筒的内壁铺设,第一原料罐和第七原料罐分别通过低压进料管与低压进料口连接,第二原料罐、第三原料罐、第四原料罐、第五原料罐和第六原料罐分别通过高压进料管与高压进料口连接。本实用新型用于生产PU圆泡。
申请公布号 CN205097444U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3.23
申请号 CN201520917018.8 申请日期 2015.11.17
申请人 哈尔滨市凯瑞达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业光;唐雪飞;贾冠群;王爽
分类号 B29C44/22(2006.01)I;B29C44/34(2006.01)I;B29C44/36(2006.01)I;B29K75/00(2006.01)N 主分类号 B29C44/22(2006.01)I
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代理人 王大为
主权项 一种PU圆泡高压发泡机组,所述高压发泡机组包括圆锥形甬道(2)、圆形甬道(4)、链板传动筒(5)、切断机构(6)、夹泡机构(7)、筒形塑料膜(8)、第一原料罐(9)、第二原料罐(10)、第三原料罐(11)、第四原料罐(12)、第五原料罐(13)、第六原料罐(14)、第七原料罐(15)、两个低压进料管(16)、两个低压泵(17)和三个连接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发泡机组还包括混合头(1)、五个高压泵(18)、五个高压进料管(19)、七个流量计(20)和七个压力计(21),所述混合头(1)包括壳体(1‑1)、搅拌轴(1‑2)、底座(1‑3)、被动皮带轮(1‑4)、主动皮带轮(1‑5)、搅拌电机(1‑6)、平衡网栅(1‑7)和数个叶片(1‑8),搅拌轴(1‑2)设置在壳体(1‑1)中,搅拌轴(1‑2)的下端通过轴承支撑在底座(1‑3)中,被动皮带轮(1‑4)固装在搅拌轴(1‑2)的下端,主动皮带轮(1‑5)与被动皮带轮(1‑4)通过三角带连接,主动皮带轮(1‑5)固装在搅拌电机(1‑6)的输出轴上,搅拌轴(1‑2)上安装有数个叶片(1‑8),每个叶片(1‑8)形状呈月牙形,数个叶片(1‑8)间歇式且按双头螺旋线布置,叶片(1‑8)的螺旋角(α)为5°~15°,所述壳体(1‑1)的喷口设计为内小外大的锥形喷口(1‑1‑1),平衡网栅(1‑7)水平设置在锥形喷口(1‑1‑1)处,平衡网栅(1‑7)与搅拌轴(1‑2)上端面之间为压力缓冲区(W),壳体(1‑1)的下端设有五个高压进料口(1‑1‑2)和两个低压进料口(1‑1‑3),混合头(1)、圆锥形甬道(2)、连接杆(3)、圆形甬道(4)、链板传动筒(5)、切断机构(6)和夹泡机构(7)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三个连接杆(3)沿同一圆周均布设置,连接杆(3)的一端与圆锥形甬道(2)连接,连接杆(3)的另一端与圆形甬道(4)连接,筒形塑料膜(8)沿圆锥形甬道(2)、圆形甬道(4)和链板传动筒(5)的内壁铺设,第一原料罐(9)和第七原料罐(15)分别通过低压进料管(16)与低压进料口(1‑1‑3)连接,每个低压进料管(16)上由原料罐至低压进料口(1‑1‑3)之间依次安装有一个低压泵(17)、一个流量计(20)和一个压力计(21),第二原料罐(10)、第三原料罐(11)、第四原料罐(12)、第五原料罐(13)和第六原料罐(14)分别通过高压进料管(19)与高压进料口(1‑1‑2)连接,每个高压进料管(19)上由原料罐至高压进料口(1‑1‑2)之间依次安装有一个高压泵(18)、一个流量计(20)和一个压力计(21)。
地址 150027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松浦镇小月亮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