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电化学质子膜强化催化烟气脱硫脱硝装置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化学质子膜强化催化烟气脱硫脱硝装置。该装置由催化反应吸收塔与电解反应器组成,电解反应器通过引流板(10)的氢气口(9)与催化反应吸收塔相通。催化反应吸收塔的塔身壳体(27)内从上端到靠近下端处依次设有挡板(28)、第一脱硫脱硝催化剂填料层(2)、上承接板(26)、固碳催化剂填料层(3)、中承接板(25)、第二脱硫脱硝催化剂填料层(4)、下承接板(24)、固液分离器(23)、烟气分散器(6)和氢气分散器(7)。电解反应器内设有电解反应室,电解反应室内部设有阳极板(14)和阴极板(12),阳极板(14)和阴极板(12)之间均通过质子膜(13)隔开。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烟气净化效率高和产物回收再利用效果好的特点。
申请公布号 CN205055781U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3.02
申请号 CN201520707429.4 申请日期 2015.09.14
申请人 武汉科技大学 发明人 王黎;张佳凤;胡宁
分类号 B01D53/75(2006.01)I;B01D53/60(2006.01)I;B01D53/62(2006.01)I;C25B1/04(2006.01)I 主分类号 B01D53/75(2006.01)I
代理机构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代理人 张火春
主权项 一种电化学质子膜强化催化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催化反应吸收塔和电解反应器组成,催化反应吸收塔的下端和电解反应器的上端同中心线连接为整体;催化反应吸收塔的结构是:顶盖(29)和塔身(5)通过法兰同中心线固定连接,顶盖(29)的纵截面呈圆弧状,顶盖(29)的中心位置处设有排气口(1);塔身(5)的结构是:塔身壳体(27)为空心圆柱体,塔身壳体(27)的高度和外径比为3︰1~5︰1;在塔身壳体(27)内,从上端到靠近下端处依次设有挡板(28)、第一脱硫脱硝催化剂填料层(2)、上承接板(26)、固碳催化剂填料层(3)、中承接板(25)、第二脱硫脱硝催化剂填料层(4)、下承接板(24)、固液分离器(23)、烟气分散器(6)和氢气分散器(7);其中:挡板(28)与上承接板(26)间的距离、上承接板(26)与中承接板(25)间的距离和中承接板(25)与下承接板(24)间的距离相等,第一脱硫脱硝催化剂填料层(2)、固碳催化剂填料层(3)和第二脱硫脱硝催化剂填料层(4)的填料填充率为0.9~1倍;固液分离器(23)为斜面设置,固液分离器(2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20°,固液分离器(23)与塔身壳体(27)的内壁固定连接;塔身壳体(27)的一侧开有固体产物排出口(22),所述塔身壳体(27)的一侧为与固液分离器(23)的斜面最低位置相同的一侧,固体产物排出口(22)紧贴固液分离器(23)的上斜面;在塔身壳体(27)的另一侧开有烟气进气口(8),烟气进气口(8)位于烟气分散器(6)和氢气分散器(7)之间;烟气分散器(6)的上平面到下承接板(24)的下平面间的距离为塔身壳体(27)内径的0.3~0.4倍,氢气分散器(7)的上平面到烟气分散器(6)的下平面间的距离为塔身壳体(27)内径的0.2~0.3倍;所述电解反应器的结构是:电解反应器壳体(18)为圆筒状,电解反应器壳体(18)外径与塔身壳体(27)的外径相等,电解反应器壳体(18)的高度与外径之比为1.1︰1~1.3︰1;电解反应器壳体(18)最上端设有引流板(10),引流板(10)为斜面设置,引流板(10)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20°;在引流板(10)开有氢气口(9),氢气口(9)位于引流板(10)斜面的最高处;电解反应器壳体(18)的一侧开有液体产物排出口(21)和氧气排出口(20),所述电解反应器壳体(18)的一侧为与引流板(10)的斜面最低位置相同的一侧,液体产物排出口(21)紧贴引流板(10)上斜面,氧气排出口(20)紧贴引流板(10)下斜面;电解反应器壳体(18)内设有电解反应室,电解反应室位于电解反应器壳体(18)的下部,在电解反应器壳体(18)的底部与电解反应室的底部之间开有进液口(16);电解反应室为箱体状,箱体顶板、箱体底板、箱体前侧板和箱体后侧板的内壁均匀地开有11个或15个或19个插槽,每个插槽呈“口”字状,每个插槽所在的平面与箱体的左侧板平行;在顺序号为偶数的插槽中均嵌有质子膜(13),顺序号为1、5、9的插槽中嵌入阳极板(14),或顺序号为1、5、9、13的插槽中嵌入阳极板(14),或顺序号为1、5、9、13、17的插槽中嵌入阳极板(14),其余插槽均嵌有阴极板(12);箱体底板和箱体顶板的插槽间均匀地开有一排小孔,每排小孔为12~30个,小孔孔径为5~8mm;箱体顶板的上平面固定有3~5个条形槽板(19),每个条形槽板(19)的槽口朝下,阴极板(12)两侧的气孔位于条形槽板(19)的槽口内;条形槽板(19)间相通,氢气管道(11)的一端与条形槽板(19)相通,氢气管道(11)的另一端与氢气口(9)相通;所述阳极板(14)通过正极导线(17)与电池的正极连接,所述阴极板(12)通过负极导线(15)与电池的负极连接。
地址 430081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建设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