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液晶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膜、偏光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膜、偏光板以及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是一种液晶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通过使式(III)所示的化合物与式(IV)所示的羧酸及式(V)所示的羧酸反应,而同时获得式(I)所示的液晶化合物及式(II)所示的液晶化合物。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使用不同的2种以上的羧酸作为原料的一种,而通过单个步骤制造结晶化抑制能力、溶解性及液晶性高的液晶组合物的方法。式(I)P<sup>1</sup>-Sp<sup>1</sup>-T<sup>1</sup>-A<sup>1</sup>-B-A<sup>2</sup>-T<sup>1</sup>-Sp<sup>1</sup>-P<sup>1</sup>;式(II)P<sup>1</sup>-Sp<sup>1</sup>-T<sup>1</sup>-A<sup>1</sup>-B-A<sup>3</sup>-T<sup>2</sup>-X;式(III)HY<sup>1</sup>-B-Y<sup>2</sup>H;式(IV)P<sup>1</sup>-Sp<sup>1</sup>-T<sup>1</sup>-COOH;式(V)X-T<sup>2</sup>-COOH。
申请公布号 CN104662127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2.24
申请号 CN201380049208.6 申请日期 2013.08.30
申请人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发明人 加藤峻也;松山拓史;吉川将
分类号 C09K19/46(2006.01)I;C07C67/03(2006.01)I;C07C69/92(2006.01)I;C07C231/12(2006.01)I;C07C233/81(2006.01)I;C07C269/06(2006.01)I;C07C271/28(2006.01)I;C07C271/48(2006.01)I;C08F20/30(2006.01)I;C08F220/30(2006.01)I;G02B5/26(2006.01)I;G02F1/13(2006.01)I;G02F1/13363(2006.01)I 主分类号 C09K19/46(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代理人 马雯雯;臧建明
主权项 一种液晶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使下述通式(III)所示的化合物与下述通式(IV)所示的羧酸及下述通式(V)所示的羧酸反应,而同时获得下述通式(I)所示的液晶化合物及下述通式(II)所示的液晶化合物,其中通式(IV)所示的羧酸及通式(V)所示的羧酸为不同种类的羧酸:P<sup>1</sup>‑Sp<sup>1</sup>‑T<sup>1</sup>‑A<sup>1</sup>‑B‑A<sup>2</sup>‑T<sup>1</sup>‑Sp<sup>1</sup>‑P<sup>1</sup>   通式(I)P<sup>1</sup>‑Sp<sup>1</sup>‑T<sup>1</sup>‑A<sup>1</sup>‑B‑A<sup>3</sup>‑T<sup>2</sup>‑X    通式(II)HY<sup>1</sup>‑B‑Y<sup>2</sup>H             通式(III)P<sup>1</sup>‑Sp<sup>1</sup>‑T<sup>1</sup>‑COOH          通式(IV)X‑T<sup>2</sup>‑COOH            通式(V)通式(I)~通式(V)中,P<sup>1</sup>表示聚合性基;Sp<sup>1</sup>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3~12的二价脂肪族基,脂肪族基中的1个CH<sub>2</sub>或不邻接的2个以上的CH<sub>2</sub>可被‑O‑、‑S‑、‑OCO‑、‑COO‑或‑OCOO‑取代;T<sup>1</sup>表示1,4‑亚苯基;T<sup>2</sup>表示单键或具有环状结构的二价基;A<sup>1</sup>表示‑COO‑、‑CONR<sup>1</sup>‑或‑COS‑,其中R<sup>1</sup>表示氢原子或甲基;A<sup>2</sup>及A<sup>3</sup>分别独立地表示‑OCO‑、‑NR<sup>1</sup>CO‑或‑SCO‑,其中R<sup>1</sup>表示氢原子或甲基;B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具有环状结构的二价基;X表示氢原子、分支或直链状的碳数1~12的烷基、分支或直链状的碳数1~12的烷氧基、苯基、氰基、卤素原子、硝基、乙酰基、乙烯基、甲酰基、N‑乙酰基酰胺基、丙烯酰氨基、N,N‑二甲基氨基、N‑顺丁烯二酰亚胺基、甲基丙烯酰氨基、烯丙氧基、烷基的碳数为1~4的N‑烷氧基氨甲酰基、烯丙氧基氨甲酰基、N‑(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氨甲酰氧基、N‑(2‑丙烯酰氧基乙基)氨甲酰氧基、下述式(V‑I)所示的结构或‑OC(=O)R,其中R为碳数1~12的烷基;Y<sup>1</sup>及Y<sup>2</sup>分别独立地表示O、NR<sup>1</sup>或S,其中R<sup>1</sup>表示氢原子或甲基;‑A<sup>4</sup>‑T<sup>4</sup>‑Sp<sup>2</sup>‑P<sup>2</sup>    式(V‑I)式(V‑I)中,P<sup>2</sup>表示聚合性基或氢原子,A<sup>4</sup>、T<sup>4</sup>、Sp<sup>2</sup>分别独立地与所述A<sup>2</sup>、所述T<sup>2</sup>、所述Sp<sup>1</sup>同义。
地址 日本东京港区西麻布二丁目26番30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