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动物源性有机物固相双动态酶解发酵工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物源性有机物固相双动态酶解发酵工艺,其中包括设备检查,菌种扩繁制备,无害化处理,发酵结束,出料。其中在固相双动态酶解发酵装置的搅拌铲上增设刀片,并且增设了充氧抽氧装置,采用罐体式结构,其结构紧凑、布局合理,保温保湿效果好、翻堆均匀,制造、运行成本低。其处理方法先进,酶解发酵效果好,本发明工艺能够实现常温(37度)发酵,发酵时间短,与当前的高温生物降解技术相比,可大大节约时间成本和能源消耗。
申请公布号 CN105344693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2.24
申请号 CN201510610806.7 申请日期 2015.09.24
申请人 季维峰 发明人 季维峰;代玲玲;孙波;李春刚;张宏灿;何永聚;党永瑞;高德健
分类号 B09B3/00(2006.01)I;B09B5/00(2006.01)I;C05F1/00(2006.01)I;C05F17/00(2006.01)I 主分类号 B09B3/00(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动物源性有机物固相双动态酶解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采用固相双动态酶解发酵装置处理动物源性有机废弃物,其中所述固相双动态酶解发酵装置包括壳体(1)和安装在壳体(1)内的搅拌轴(2),所述搅拌轴与驱动电机(5)传动连接,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铲(3),所述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端盖(4)、下端设有底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2)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1)的底板(6)上,所述搅拌轴(2)包括中轴(21)、通过轴承套装在中轴(21)上的轴套(22),所述轴套(22)的两端与中轴(21)之间设置有上压盖(23)和下压盖(24),中轴(2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上圆盘(25),所述搅拌铲(3)包括圆柱状的铲柄(301)、固定连接在铲柄下端的平板状的铲头(302)和安装在铲柄上的刀片(303),所述铲柄(301)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上圆盘(25)上,所述壳体(1)下端设有充氧抽氧装置,所述充氧抽氧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1)下端的高压漩涡气泵(26)、控制阀门,以及由此延伸至壳体(1)内部的充氧管路(27)和抽氧管路(28),所述控制阀门包括抽氧阀门A1(29),抽氧阀门A2(30),充氧阀门B1(31),充氧阀门B2(32),所述壳体(1)为圆柱状夹层水套结构,壳体(1)的下端设有出料口(11);所述端盖(4)包括锥状的连接环(41)、设置在连接环(41)上端的盖板(42),所述盖板(42)上铰接有可开合的仓门(44);所述处理工艺为:A、设备检查:打开电源,检测设备指示灯、水箱水位是否正常,关闭出料口,开启自动加热,将温度控制设定为37℃;B、菌种扩繁制备:打开仓门,开启手动搅拌,依次投入物料总量重量百分比10%‑15%的麸皮或稻壳粉、0.1%‑0.3%动物源性废弃物专用菌,充分搅拌均匀,再逐步加水搅拌均匀,控制物料水分在40‑60%左右,即轻握物料,以指缝有水,但不滴下为宜,关闭仓门,开启定时自动搅拌与自动充氧,即每2‑3小时搅拌10分钟,培养6~12小时,至略有酸甜味时即可;C、无害化处理:菌种扩繁结束,打开仓门,开启手动搅拌,投入病死动物不得超过75%,加入物料总量8%‑12%的锯末或秸秆粉并继续混合均匀后,密闭并搅拌均匀后,开启定时自动搅拌与自动充氧,即每2‑3小时搅拌10分钟;发酵过程中投适量的锯末或秸秆粉,调节罐内物料含水率保持在40‑55%左右;D、发酵结束:开启仓门,观察病死动物处理效果,如仅剩少量骨头、羽毛,即可停止发酵;F、出料:发酵结束,可将罐内物料全部灭活后一次性出料,以后发酵重新配制菌种扩繁培养基;也可留存适量活性复合多肽培养物,与后续待处理的病害动物一起重新投入罐中混合发酵,可大大提高后续待处理物料的发酵效率。
地址 261000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固堤街道泊子食品医药物流园山东百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