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棉纺牵伸浮游纤维的聚集重分布理论
摘要 本发明涉及棉纺牵伸浮游纤维的聚集重分布理论,属纺织技术领域。发明的技术发现:纺纱牵伸中,浮游纤维在快慢两类纤维的共同作用下,发生聚集重分布,使浮游纤维聚集成不同形态及数量的小棉块团,并以A类纱疵的形态散布在成纱条上,A类纱疵的多少反映了重分布的重轻程度,纤维长度均匀度小或粗纱捻系数小者,重分布的程度重;解捻牵伸倍数大、皮圈钳口大、牵伸隔距、牵伸加压、皮辊及皮圈专件等所有能减弱对纺纱纤维控制的工艺因素,均使重分布的程度重,反之大幅减轻;特别是调大粗纱捻系数到某一允许极值数,对减轻重分布程度极为敏感和有效,这些发现使人们希望通过调改工艺达到有效改善A类纱疵,有了明确的工艺技术手段和理论指导基础。
申请公布号 CN105332113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2.17
申请号 CN201510922051.4 申请日期 2015.12.12
申请人 李先登 发明人 李先登;李丹;陈艳红
分类号 D01H5/38(2006.01)I 主分类号 D01H5/38(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棉纺牵伸浮游纤维的聚集重分布理论(以下简称为牵伸重分布理论),包括牵伸纺纱纤维的变速点理论被用于指导改善纱线条干质量,其特征在于:牵伸重分布理论被用于指导改善纱线纱疵质量,纺纱牵伸中,牵伸区内的浮游纤维在快慢两类纤维的共同作用下产生聚集重分布现象,前部未进入变速点的慢速纺纱纤维的挂带阻力与已越过变速点的快速纤维的挂带阻力相互作用于该两类纤维间的浮游纤维,使其运行速度发生随机性的快、慢、...的快多慢少变化,使较快的浮游纤维与较慢的浮游纤维产生聚集合一,成为一个浮游纤维的小团块,也可能分解一个团块浮游纤维为二、三、四...,并与另一些团块浮游纤维重新再聚集合一;同理,在牵伸区的中部、后部也同样发生类似的浮游纤维快、慢、...变速现象,只是快慢浮游纤维的数量比例有所不同而已,中部浮游区的快、慢...的两种速度的浮游纤维比率近似相等,后部的快、慢...为快少慢多,上述牵伸区中三段浮纤维的三种不同运行速度的共同互相聚堆作用,因变速而产生,聚堆大幅改变了棉条中原有浮游纤维的匀散分布状态,浮游纤维重新分布被聚集成大小不同的浮游纤维团块,其中,某些稍有弯曲且稍长的浮游纤维一旦结成团块,将很难完全消散回到均匀分布状态;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工艺设计,不同的设备纺纱条件,甚至是不同的季节及空调气象环境,重分布现象的分布状态及轻重程度各有不同,这些聚集成团块的浮游纤维最终以粗节疵点的形式呈现在所纺成纱的纱条中,经加捻被挤露在纱条表面,即以A、B两类纱疵散布在纱条上,一般地,A、B两类纱疵占总纱疵量的90%左右;是纱疵质量改善与控制的关键,各类工具书、专业教科书及其它各种专业书籍中对A、B两类纱疵的形成、改善与控制均给出了一些很好的描述和合理的改善指导,但与工厂实际纺纱的结果验证对比,很难完全对接上;A、B两类纱疵成因之迷似乎有点与量子力学中的“死猫活猫现象”相类似,有时很难说得清楚、道得明白,然而,在有了上述重分布理论之后,A、B两类纱疵之成因根源也就明了了,知道了它们的形成机理,解决问题也就有了技术手段,所以,重分布理论将可被用于改善成纱A、B类纱疵质量,成为解决多年来困扰人们的纱疵质量难题的理论基础;牵伸重分布理论充实了当前现有牵伸理论中的一个缺失,解开了多年困扰生产的A、B纱疵成因迷团、并与变速点理论重圆合一为牵伸理论附于近乎完美的纺纱专业技术内函,见图1。
地址 545002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胜利路四号三栋4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