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有色金属表面氧化物陶瓷涂层成分可控的微弧氧化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色金属表面氧化物陶瓷涂层成分可控的微弧氧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选择反渗透膜;二、利用反渗透膜将微弧氧化槽分隔为三个工作区;三、将第一非氧化工作区和第二非氧化工作区连通并设置压力泵,将电解液加入微弧氧化槽中,将阳极、第一阴极和第二阴极插设于氧化工作区内,之后使电解液发生定向流动从而进行离子选择;四、微弧氧化处理,得到氧化物陶瓷涂层。本发明采用反渗透技术和微弧氧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氧化物陶瓷涂层,涂层成分调控方法简便、投入成本低且使用效果好,实用价值高,能够有效实现陶瓷涂层成分的选择性调控,能有效改善目前微弧氧化陶瓷层性能。
申请公布号 CN105316740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2.10
申请号 CN201510893970.3 申请日期 2015.12.07
申请人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发明人 李宏战;李争显;杜继红;杨海彧;李少龙
分类号 C25D11/02(2006.01)I 主分类号 C25D11/02(2006.01)I
代理机构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代理人 谭文琰
主权项 一种有色金属表面氧化物陶瓷涂层成分可控的微弧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第一反渗透膜(2‑1)和第二反渗透膜(2‑2);所选择的第一反渗透膜(2‑1)的孔径D<sub>1</sub>满足:2R<sub>x</sub>≤D<sub>1</sub>≤2.2R<sub>x</sub>,所选择的第二反渗透膜(2‑2)的孔径D<sub>2</sub>满足:D<sub>2</sub><2R<sub>x</sub>,所述R<sub>x</sub>为待沉积元素的可溶性盐的离子半径,R<sub>x</sub>的单位为埃;步骤二、利用步骤一中所选择的第一反渗透膜(2‑1)和第二反渗透膜(2‑2)将微弧氧化槽分隔为三个工作区:第一非氧化工作区(1‑1)、氧化工作区(1‑2)和第二非氧化工作区(1‑3),所述氧化工作区(1‑2)位于第一反渗透膜(2‑1)和第二反渗透膜(2‑2)之间,所述第一非氧化工作区(1‑1)位于第一反渗透膜(2‑1)的左侧,所述第二非氧化工作区(1‑3)位于第二反渗透膜(2‑2)的右侧;步骤三、采用管路(6)将步骤二中所述第一非氧化工作区(1‑1)和第二非氧化工作区(1‑3)连通,并在管路(6)上设置压力泵(5),然后将电解液(7)加入微弧氧化槽中,将阳极(4)、第一阴极(3‑1)和第二阴极(3‑2)插设于氧化工作区(1‑2)内并浸入电解液(7)中,之后利用压力泵(5)使电解液(7)发生定向流动,利用第一反渗透膜(2‑1)和第二反渗透膜(2‑2)对电解液(7)进行离子选择;所述离子选择的时间为20min~60min,所述阳极(4)的材质为有色金属,所述第一阴极(3‑1)和第二阴极(3‑2)均与阳极(4)平行相对设置;步骤四、在保持步骤三中所述电解液(7)定向流动的条件下,进行微弧氧化处理10min~60min,在阳极(4)表面得到氧化物陶瓷涂层。
地址 710016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路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