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三角叶荨麻快速扦插繁殖方法
摘要 三角叶荨麻的根、茎、叶及种子均具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由于三角叶荨麻基因高度杂合,种子繁殖后代群体分离变异严重,生长参差不齐,品质不一,不利于品种优良特性及纯度的保持。无性繁殖可以很好的避免上述问题。为充分挖掘三角叶荨麻的科研及经济价值,很有必要对其相关的栽培模式进行研究。由于现有技术中荨麻繁殖过程存在耗费人力的问题,而且通过现有技术的繁殖方法会导致这一珍贵野生资源的成活率低(一般不高于60%),为丰富荨麻的种质资源,以获得更优异的荨麻品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三角叶荨麻的快速扦插繁殖方法,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使三角叶荨麻的扦插成活率提高至95%以上。
申请公布号 CN105284391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2.03
申请号 CN201510810921.9 申请日期 2015.11.20
申请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发明人 朱涛涛;朱爱国;余永廷;孙凯;毛虎龙
分类号 A01G1/00(2006.01)I;C05G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代理人 郭官厚
主权项 三角叶荨麻快速扦插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苗圃建立于每年4月中旬——5月中旬,选择地势较高、平坦、背风向阳、排水好、土质疏松、秸秆及杂草少、水源方便的地块;晴天翻耕土壤,拌入细河沙和农业用珍珠岩,土壤、河沙及珍珠岩的体积比为2:1:1,晒土后施杀菌剂和杀虫剂进行土壤消毒;整平做厢,苗床厚度8‑10cm,厢宽1.2‑1.4m,长度不限,厢间距0.5m;步骤(1)所述细河沙为过40目筛的河沙,珍珠岩规格为粒度1‑3mm;(2)插穗采集用于扦插的插穗为植株经打顶处理后长出的髓部薄壁细胞尚未退化,未形成髓腔的嫩茎或嫩分枝;打顶的具体操作如下:选择直径0.5cm左右茎稍作为打顶对象,用消毒后的刀片除去顶端2cm左右的嫩稍,打顶后喷施一种液体壮苗组合物,并保证水分供应,打顶后10‑15d取插穗;采集插穗的具体操作为:晴天上午9:00后开始取苗,选择生长均匀、整齐,外观形态一致且确认不带病的三角叶荨麻植株群体,用单面刀片割下茎梢和分枝,于阴凉处将茎梢或分枝的下部削去,获取长度10‑15cm的插穗,保留茎尖3‑5片小叶,下部1cm左右处保证有一个节,尽量减少插穗伤口,削好的插穗经消毒剂和生根剂处理后,置于阴处备用;步骤(2)所述消毒液为0.8‰的高锰酸钾或500‑1000倍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杀菌剂;步骤(2)所述生根剂由吲哚乙酸钾和萘乙酸钠配制而成,具体配方为:1kg水中融入0.4g吲哚丁酸钾和0.1gα‑萘乙酸钠。(3)扦插在苗床上铺一层麻地膜,用无污染的清水或加适量杀菌剂的清水浇湿苗床,使麻地膜与苗床充分接触,用消过毒的筷子在铺有麻地膜的苗床上插一3‑5cm深的孔,将经消毒处理的插穗插入孔中,株距3cm左右,行距10‑15cm,插苗后及时用洒水壶浇上清水,湿透苗床为止;(4)苗床覆盖在苗床两侧插上密度适宜(间距0.6‑1m)的竹弓,盖好塑料薄膜,四周用泥土压实,防止水分散失,覆盖高度以薄膜不接触插穗为准,晴天用草帘或双层遮阴网盖在薄膜上,防止阳光直射烧苗;(5)苗圃管理光照:避免强光直晒苗床,晴天上午7:30用草帘或遮阴网盖在薄膜上,下午5:30后去掉遮荫物;阴雨天不需遮荫;温度:薄膜覆盖的苗床内温度应控制在18‑34℃,温度过高时可直接在遮荫物上喷水或揭开两端薄膜通风降温,最适温度为25‑30℃;水份:保持苗床湿润,以薄膜上有密集水珠为标准;(6)炼苗及移栽待插穗长出3‑5cm的白根后,先揭开两端薄膜炼苗,并逐步减少覆盖物;2‑3天后揭去全部覆盖物,但应保持苗床湿润,当扦插苗长出10片左右新叶后即可取苗移栽;如就地移栽,随取随栽;若远距离异地栽种,取苗带土,喷适量水后用薄膜密封包装,防止运输途中麻苗失水。
地址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湖西路3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