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人工湿地和渗滤系统组合深度处理农村污水方法及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工湿地和渗滤系统组合深度处理农村污水方法,步骤是:依次经过农村污水收集与前处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和渗滤系统处理。同时公开了农村污水处理的装置,污水经收集管网汇总到总进水管道,总进水管道与前处理单元格栅设备相连,格栅设备和调节池相连,调节池经布水管与第一级表面流人工湿地相连,通过溢流堰依次连接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级表面流人工湿地,后经过“∟”型溢流排水管与水平潜流渗滤系统相连,潜流渗滤系统经穿孔“Ш”型集水管后通过“─”型直流排水管把处理达标水排出,该方法操作与维护简便,具有景观效果和经济收益,结构简单、投资省,实现对农村分散式生活和养殖污水的高效处理,实现有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申请公布号 CN105293841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2.03
申请号 CN201510866359.1 申请日期 2015.12.01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发明人 刘锋;吴金水;李红芳;肖润林;王迪;张雄
分类号 C02F9/14(2006.01)I 主分类号 C02F9/14(2006.01)I
代理机构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王敏锋
主权项 一种人工湿地和渗滤系统组合深度处理农村污水方法,其步骤是:A、农村污水收集与前处理:根据处理区内农村分散式生活和零散养殖污水的排放特征,建立污水收集管网,污水汇集后通过总汇水管道引入格栅池,格栅池用于过滤大于2cm漂浮物,栅格设备出水进入用于沉降污水中悬浮颗粒物同时厌氧降解部分有机污染物的调节池,调节池出水通过3mm孔径的网筛;B、人工湿地处理:调节池出水经⊥型开孔的布水管道进入第一级表面流人工湿地,湿地种植覆盖度为100%的绿狐尾藻,第一级表面流人工湿地水深0.8m,绿狐尾藻生长的茎根交错,形成网状结构,第一级表面流人工湿地出水经第一溢流堰进入第二级表面流人工湿地,第二级表面流人工湿地水深0.3‑0.4m,种植覆盖度为100%的绿狐尾藻,绿狐尾藻的根系到达第二级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基质层,第二级表面流人工湿地出水经第二溢流堰进入第三级表面流人工湿地,第三级表面流人工湿地水深0.8‑1.0m,种植绿狐尾藻覆盖度为100%,第三级表面流人工湿地出水经第三溢流堰进入第四级表面流人工湿地,第四级表面流人工湿地水深1.2‑1.5m,通过固定浮框种植绿狐尾藻,种植绿狐尾藻覆盖度为30‑50%,第一、二、三溢流堰宽1.0‑1.5m,第一、二、三溢流堰间依次设置高度差0.1‑0.3m,第一、二、三、四级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基质都为泥土,人工湿地中绿狐尾藻能快速生长,通过收割绿狐尾藻带走其吸收的氮磷营养元素,同时避免水体二次污染;C、渗滤系统处理:第四级人工湿地出水通过<b>∟</b>型溢流排水管进入渗滤系统,渗滤系统水流方式为水平潜流,沿水流方向设置前、中、后段分别进水布水卵石防段、混合填料渗滤吸附段、集水排水鹅卵石段,前段进水布水处鹅卵石中安装进水和布水管道系统,布水管设计为∏型并排穿孔PVC,中段混合填料渗滤吸附段从下往上布设河沙层、混合滤料层和土壤层,河沙层的厚度为0.2m,混合滤料层厚度为0.8‑1.0m,选用红壤、膨润土、活性炭、炉渣按质量干重比为6:1:1:2混合而成的混合滤料,土壤层厚度为0.2‑0.3m,后段集水排水鹅卵石段中安装集水、出水管道系统,设计为Ш型并排穿孔PVC管,渗滤系统的出口与PCV排水管连接,渗滤系统的出水口比进水口低0.4 m,渗滤系统进一步深度处理污水,经渗滤系统处理后出水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排放一级B类标准。
地址 410125 湖南省长沙市马坡岭远大二路6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