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用作线粒体通透性转变抑制剂的丙烯酰胺衍生物
摘要 本文阐述用作治疗剂尤其是用于预防和/或治疗与线粒体透通性转变通道(MPTP)活性有关的疾病及病况的丙烯酰胺衍生物,所述疾病例如特征为缺血/再灌注、氧化性或退行性组织损伤的疾病。这些化合物属于结构式(I),其中R、R′、R″、W和a如说明书中所定义。本发明亦涉及这些化合物的制备以及涉及包含这些化合物的药用组合物。<img file="DPA00001392082400011.GIF" wi="1167" he="474" />
申请公布号 CN102264693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1.27
申请号 CN200980153139.7 申请日期 2009.09.23
申请人 康金尼亚有限公司 发明人 D·范塞利;M·瓦拉西;S·普利特;M·巴拉里尼;A·卡帕;G·卡伦齐;S·米努西;G·帕因;M·维拉
分类号 C07C235/38(2006.01)I;C07D213/30(2006.01)I;C07D213/75(2006.01)I;C07D295/135(2006.01)I;C07C235/36(2006.01)I;C07C323/41(2006.01)I;C07D209/08(2006.01)I;C07D211/22(2006.01)I;C07D211/46(2006.01)I;C07D213/32(2006.01)I;C07D213/38(2006.01)I;C07D213/68(2006.01)I;C07D231/12(2006.01)I;C07D231/56(2006.01)I;C07D233/60(2006.01)I 主分类号 C07C235/38(2006.01)I
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孔青;李炳爱
主权项 通式(I)化合物以及其互变异构体、外消旋形式、其混合物和其药用盐,<img file="dest_path_image001.GIF" wi="354" he="141" />其中:<b>W</b>为芳基或杂芳基;<b>a</b>为0、1、2或3;<b>R</b><b>和</b><b>R'</b>相同或不同并彼此独立选自:氢;卤素;(C1‑C3)烷氧基;(C1‑C2)卤代烷氧基;NR<sub>1</sub>R<sub>2</sub>;CN;SO<sub>2</sub>NH<sub>2</sub>;或任选取代的(C1‑C6)烷基、芳基或杂芳基;<b>R"</b>独立选自:卤素;(C1‑C3)烷基;(C1‑C3)烷氧基;(C1‑C3)烷氧基烷基;(C1‑C2)卤代烷基;或(CH<sub>2</sub>)<sub>n</sub>‑X‑(CH<sub>2</sub>)<sub>m</sub>‑Q, 其中:<b>n</b><b>、</b><b>m</b>独立为0、1或2;<b>X </b>为:直接键;O;S;<b>Q </b>选自‑苯基,其任选被选自卤素;(C1‑C3)烷氧基;(C1‑C2)卤代烷基;咪唑基;哌啶基氧基;(C1‑C3)烷基取代的哌啶基氧基;哌嗪基、(C1‑C3)烷基取代的哌嗪基和吗啉基甲基的一个基团取代;吡啶基;(C1‑C3)烷基取代的咪唑基;(C1‑C3)烷基取代的吡唑基;‑(C3‑C7)环烷基;<b>R<sub>1</sub></b><b>和</b><b>R<sub>2</sub></b>相同或不同并彼此独立为:氢原子;(C1‑C3)烷基,或与其连接的氮原子一起R<sub>1</sub>‑N‑R<sub>2</sub>可形成下式杂环环:<img file="dest_path_image002.GIF" wi="361" he="124" />其中:R<sub>5</sub>为氢原子或(C1‑C3)烷基;前提条件为:不包括(E)‑3‑(3‑羟基苯基)‑N‑[4‑[[4‑[[(E)‑3‑(3‑羟基苯基)丙‑2‑烯酰基]氨基]苯基]甲基]苯基]‑丙烯酰胺;当W为苯基时,a不是0;当W为苯基且R 为氢时,R"不是氯、甲基、异丙基、CF<sub>3</sub>或NH<sub>2</sub>;当W为吲唑‑5‑基或吡啶‑2‑基时,R不是氢、(C1‑C3)烷氧基。
地址 意大利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