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地下空间建筑结构
摘要 本发明的地下空间的建筑结构,其中,所述地下空间包括作为建筑地基的空间底部和与地面相接的空间顶部,所述空间底部至少具有承受较重压力的第一部分和承受较轻压力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受到的浮力和压力间的第一力差与所述第一部分受到的浮力和压力间的第二力差之间的差值大于两者接合部的最大抗折力;在所述第一部分下方设置用于对所述第一部分进行支撑和固定的第一桩体组,且在所述第二部分下方设置用于对所述第二部分进行支撑和固定的第二桩体组,从而确保第二部分所受到的浮力与受到的压力的力差小于所述最大抗折力与所述第二桩体组的最大抗拉力。
申请公布号 CN105275012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1.27
申请号 CN201510477404.4 申请日期 2014.03.21
申请人 刘献刚 发明人 刘献刚;付豫楹;熊小林
分类号 E02D29/045(2006.01)I;E02D27/12(2006.01)I;E02D5/58(2006.01)I;E02D5/48(2006.01)I;E02D27/14(2006.01)I;E02D31/12(2006.01)I 主分类号 E02D29/045(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地下空间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建筑地基的空间底部和与地面相接的空间顶部,所述空间顶部至少具有承受较重压力的第一部分和承受较轻压力的第二部分;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受到的浮力和压力间的第一力差与所述第一部分受到的浮力和压力间的第二力差之间的差值大于两个部分的接合部的最大抗折力;还包括第一桩体组和第二桩体组,分别设置于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竖直下方,分别对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进行支撑和固定,从而确保第二部分所受到的浮力与受到的压力的力差小于所述最大抗折力与所述第二桩体组的最大抗拉力;其中,所述第二桩体组包括若干根综合作用桩体,所述综合作用桩体包括混凝土桩体,所述混凝土桩体具有顶端和底端;还包括承载结构,所述承载结构设于所述混凝土桩体的顶端;所述混凝土桩体具有径向突出部,所述混凝土桩体内设有钢筋笼和预应力筋,其中,所述预应力筋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钢筋笼靠近所述混凝土桩体底端的一端上,所述预应力筋的另一端锚固在所述承载结构上;所述预应力筋处于拉张状态,通过所述承载结构实现对混凝土桩体的压缩;所述径向突出部位于所述混凝土桩体的所述底端;所述混凝土体包括若干个所述径向突出部,所述混凝体桩体的所述顶端和所述底端间还具有所述径向突出部;所述预应力筋为若干根,且沿所述混凝土桩体轴向均匀布置;所述预应力筋上附着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对所述预应力筋与所述混凝土桩体进行物理隔离,从而使得承载结构达到龄期后所述预应力筋能够被拉张;所述承载结构内部设有薄钢管和钢筋网,所述薄钢管与所述承载结构和所述钢筋网固定定位连接,其中,所述预应力筋设于所述薄钢管内部。
地址 330025 江西省南昌市小兰经济开发区富山东大道12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