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多模块自由活塞内燃发电机压力润滑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模块自由活塞内燃发电机压力润滑系统,属于能源动力领域。机油箱中的机油由机油泵泵出,经机油滤清器的过滤作用后分成两个支路,进入两侧扫气箱的第一进油孔中,流入第一进油孔的润滑油经扫气箱内的油路输送至各个分油道中,并经分油道到达各个扫气箱内部的润滑油腔、润滑油腔与连杆动子之间的间隙;进而进入活塞连杆组件内的油道中;再通过油道的出油口流入活塞-气缸套摩擦副,实现对这一摩擦表面的连续润滑;该系统工作可靠且适应性强;机油泵采用电动式,便于根据发动机不同工况进行精确的电子控制;润滑油腔与润滑油道布置在自由活塞发电机模块内部,结构紧凑、节省空间,易于实现较高的体积功率。
申请公布号 CN105275532A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1.27
申请号 CN201510711260.4 申请日期 2015.10.28
申请人 北京理工大学 发明人 左正兴;苗宇溪;冯慧华;李延骁;郭陈栋
分类号 F01M1/02(2006.01)I;F02B63/04(2006.01)I;F01M11/03(2006.01)I 主分类号 F01M1/02(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多模块自由活塞内燃发电机压力润滑系统,主要包括多个自由活塞发电机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油箱(10)、电动机油泵(11)、机油滤清器(12)、油管(13)和密封环(7);自由活塞发电机模块主要包括:气缸(1)、活塞(2)、连杆(3)、气缸套(4)、扫气箱(5)、直线电机定子线圈(8)以及电机动子(9);多个扫气箱(5)固定连接,扫气箱(5)中的润滑油腔(6)通过分油道(22)连通,或者通过在各扫气箱第一进油孔(16)处设置互相独立的外接油管相连通;扫气箱(5)靠近直线电机定子线圈(8)的一侧底部开有第一进油孔(16);扫气箱(5)箱体内开设油路,油路将第一进油孔(16)与分油道(22)连通;润滑油腔(6)为中空的圆柱体,连杆3和电机动子(9)在润滑油腔(6)内往复运动;润滑油腔(6)与扫气箱(5)靠近直线电机定子线圈(8)的一侧固定连接,连接处设置密封环(7),密封环(7)将附着在连杆和电机动子表面的润滑油刮掉,以防油腔中的润滑油进入电机定子线圈内;扫气箱(5)与气缸(1)连接的端面底部设置有凸台,凸台上开有第一回油孔(15);润滑油腔(6)长度略大于一个活塞行程长度;气缸套(4)靠近扫气箱(5)一端的端部设置有环形集油槽(17),集油槽(17)最低端开有第二回油孔(18),第二回油孔(18)与扫气箱对应位置的第一回油孔(15)相对;连杆3与活塞2固连形成活塞运动组件,组件内铸有油道(14),连杆(3)与电机动子(9)连接一侧的周向开有第二进油孔(19),润滑油腔(6)的长度设置可保证进油孔(19)一直处于润滑油腔(6)内;在活塞(2)上安装油环的环槽处周向开有出油孔(20),出油孔(20)将润滑油准确输送到活塞‑气缸套摩擦副上;电机动子(9)与连杆(3)固连,两者等截面,以减小润滑油对运动组件的阻尼作用;多模块自由活塞内燃发电机同侧的气缸盖(23)、气缸(1)和扫气箱(5)分别进行集成化设计;整个气缸体内部的各气缸(1)通过一定壁厚隔开,且各气缸(1)内分别放置单独的气缸套(4);各气缸(1)的一侧通过共同的安装面与整体式的气缸盖(23)相配合,另一侧则通过共同的安装面与扫气箱(5)进行螺栓连接;整个扫气箱(5)的内部被分割成与气缸(1)等数量的腔室,各腔室分别与对应气缸(1)同轴放置;扫气箱(5)各腔室内部中心位置设置有润滑油腔(6);扫气箱(5)在靠近直线电机定子线圈(8)一侧的安装面内铸造有润滑油路;
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北京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