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用石莼防控刺参养殖池塘爆发刚毛藻和/或浒苔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石莼防控刺参养殖池塘爆发刚毛藻和/或浒苔的方法,步骤如下:石莼的采集和暂养;刺参池塘改造;石莼接种;日常管理。本发明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简便、绿色环保、成本低、管理方便、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申请公布号 CN104108796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1.20
申请号 CN201410364588.9 申请日期 2014.07.29
申请人 大连海洋大学;殷旭旺 发明人 殷旭旺;刘钢;曹善茂;赵文;陈晓霞
分类号 C02F3/32(2006.01)I;A01G33/00(2006.01)I 主分类号 C02F3/32(2006.01)I
代理机构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21220 代理人 曲宝威
主权项 一种用石莼防控刺参养殖池塘爆发刚毛藻和/或浒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⑴、石莼的采集和暂养于海水退潮时段,采集石莼并在室内池中暂养,暂养密度为20‑30 kg/m<sup>3</sup>,水温为10‑18℃,盐度为25‑35‰,光照为3500‑5000lx,每天全池换水1次;⑵、刺参池塘改造接种石莼前,在刺参养殖池塘的周边投放石礁,作为石莼生长的附着基,单个石礁的体积在0.1~0.2 m<sup>3</sup>之间,投放量为每平方米池底投放0.5 m<sup>3</sup>的石礁;⑶、石莼接种于早春刺参养殖池塘冰融化后晴天无风的条件下接种石莼,接种时将暂养的新鲜石莼藻体剪切为0.01~0.03 m<sup>2</sup>的片状,沿池塘周边均匀铺设到石礁表面,接种密度按池塘底面积计算为0.05~0.1 kg石莼/m<sup>2</sup>;接种时,刺参养殖池塘中已经大量爆发刚毛藻和/或浒苔,需将刚毛藻和/或浒苔人工捞除,石莼接种密度按池塘底面积计算为0.3~0.5 kg石莼/m<sup>2</sup>;⑷、日常管理石莼接种成活并形成大规模种群后,将其密度控制在0.5~1 kg石莼/m<sup>2</sup>以下,按池塘底面积计算,期间刺参养殖池塘每2周进行一次石莼采收工作,用网耙将石莼群体上部老化的藻体采收,而保留根部新鲜的藻体用于后续生长;冬季池塘封冰前,做一次全池的石莼采收工作,此时需要将采收后的石莼密度控制在0.05~0.1 kg石莼/m<sup>2</sup>以下,按池塘底面积计算;次年春季池塘冰融化后,再进行一次全池的石莼采收工作,将整个冬季生长出且老化的石莼藻体采收,保留根部新鲜的藻体用于后续的生长。
地址 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黄河路219号
您可能感兴趣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