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僧帽牡蛎的人工繁育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僧帽牡蛎的人工繁育方法。本发明通过采用形态与分子手段相结合鉴别亲本,生态与室内相结合促熟性腺,自然排放与解剖方式相结合获取配子,微充气、不换水、不倒池培育子代等技术环节,成功培育健康僧帽牡蛎苗种,为其苗种生产、土著品种开发及其维护生物多样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发明颠覆了传统贝类苗种繁育时大量换水、经常倒池、多种单胞藻同时投喂的惯,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创造了一种成本低廉、简单高效的贝类苗种培育新模式。
申请公布号 CN103798167B 申请公布日期 2016.01.13
申请号 CN201410036013.4 申请日期 2014.01.24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发明人 张跃环;肖述;张扬;喻子牛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代理人 刘明星
主权项 一种僧帽牡蛎的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亲本采集:在华南沿海采集2‑3龄野生僧帽牡蛎作为亲本;(b)性腺促熟:将僧帽牡蛎采用吊养的方式在虾池中进行生态促熟或室内人工升温促熟;(c)受精孵化:当亲本性腺成熟时,采用降温、阴干和流水刺激进行人工催产、受精和孵化,控制孵化密度为30‑60个/ml,发育得到D形幼虫;或者对于尚未鉴别好的亲本,采取现场解剖,发现右壳边缘有半圈或者一圈栉齿者为僧帽牡蛎,采取解剖配子方式,获取大量成熟配子,之后进行受精、孵化,控制孵化密度为30‑60个/ml,发育得到D形幼虫;(d)子代培育:将发育正常的D形幼虫按照2‑3个/ml密度进行幼虫培育,当30%幼虫出现眼点、鳃原基、足向外伸时,投放附着基进行人工采苗,然后进入稚贝培育阶段,经过培育,即可获得健康的僧帽牡蛎苗种,在此期间,微充气、不换水、不倒池、幼虫期投喂一种单胞藻和酵母粉,稚贝期间以虾池水作为生物饵料,所述的单胞藻为绿色巴夫藻或云尾藻。
地址 510301 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