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室内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方法,首先室内进行喷雾接种,在感病对照丽江新团黑谷发病的情况下,表现感病的品种作好分级记录并结束试验;表现抗病的品种重新育苗,然后进行室内离体叶段点液接种,表现感病的品种作好分级记录并结束试验;表现抗病的品种重新育苗,再进行点液接种,病情稳定后及时记录发病情况。这揉合三种接种方法的一套抗性筛选技术,既避免了单一接种方法的不足,又节约了人为和物力,最终能够真实地表现一份水稻品种的室内抗稻瘟病能力,试验结果可以为大田推广品种、品种抗性基因的挖掘等奠定稳定可靠的基础。
申请公布号 CN105191680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12.30
申请号 CN201510733841.8 申请日期 2015.11.02
申请人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发明人 杨小林;张舒;吕亮;常向前;袁斌
分类号 A01G7/00(2006.01)I;A01G7/06(2006.01)I 主分类号 A01G7/00(2006.01)I
代理机构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代理人 董芙蓉
主权项 一种室内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孢子振落法分离稻瘟病菌单孢:先将穗颈瘟标本置于无菌水中浸泡48h,后移至培养皿中保湿培养48h使之产孢,培养皿中预先放有浸有无菌水的吸水纸,吸水纸一端作成纸枕,使标本两端接触吸水纸、病斑部分悬空,温度26℃,光:暗=12h:12h;当病斑部分出现一层灰绿色细密孢子,用洗耳球将孢子轻轻吹落于事先准备好的清水琼脂培养基上,进行镜检,把视野中的单个孢子打好标记,挑取标记部位的琼脂置于PDA上使之萌发生长;将分离出的单孢菌株转入保存培养基中,并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2)采用涂菌产孢法制备孢子悬浮液:将保存的各单孢菌株活化于PDA斜面上,从边缘挑取1cm大小的菌丝块转接于OTA平板上,待菌盖扩展至培养皿面积70%左右时,用无菌水洗下培养皿上的菌丝,洗下的菌液涂布于另一番茄燕麦培养基平板上,48h后用无菌水打断皿中长出的气生菌丝,自然晾干后以洁净的纱布覆盖,置于光照培养箱中紫光灯48h促其产孢;用无菌水洗下孢子,过滤、搅匀,加入0.025%Tween‑20通过血板计数器将孢子悬浮液的孢子浓度调整为5×10<sup>5</sup>个孢子/ml;3)待秧苗长至三叶一心时,将孢子悬浮液用小型喷雾器均匀喷洒于鉴定品种的叶片上,至叶片上沾有细密菌液而不滴落为止,每处理3次重复;接种完毕后,在育秧盘上盖上塑料薄膜,于26℃黑暗保湿培养36h,去掉薄膜后光照培养6~7d,期间辅以人工喷雾,保持塑料盘中不断水;每天观察病情待病情稳定后调查;按如下标准记录病情:R抗病:叶片上无病斑或产生针头状褐点或大褐点;S感病::叶片上产生椭圆形或梭形大病斑,中间灰白色,边缘黄褐色;4)待秧苗长至三叶一心时,剪下心叶留取其中间叶段平铺于培养皿中,皿中预先放有浸有无菌水的滤纸,每皿平铺3个叶段,接种前打开培养皿盖用弥雾喷雾器向皿中的叶段上喷洒一层细密的0.025%Tween‑20液体,用移液枪移取菌液点滴于每个叶段之上,每个叶段滴3滴,每滴5μl;盖好培养皿于26℃黑暗保湿培养36h,后光照培养6~7d;每天观察病情待病情稳定后调查;按如下标准记录病情:若接种点中央灰白,有孢子产生,边缘有褪绿,且沿叶脉扩展,记为感病S;接种点无症状或呈黑色,无褪绿且未沿叶脉扩展,记为抗病R;最终反应型以至少出现一处感病病斑为亲和记为1,无病斑或有过敏性坏死症状记为不亲和记为0;每次接种结果成功与否均以丽江新团黑谷表现感病为可靠性指标,试验重复3次;5)秧苗7‑8叶期时,在心叶附近的茎杆部位注射接种孢子悬浮液,接种量100μl,7‑10d后调查;试验重复3次;病级调查参照标准:1级:没有病斑;2级:病斑黑褐色,只有针尖大小,不产分生孢子;3级:病斑长度0.5‑1.0mm,黑褐色,不产分生孢子;4级:病斑较小,长度略大于2.0mm,中心灰色、边缘黄褐色,产孢;5级:病斑较大,长度2.0mm以上,产孢;6级:产孢,大型病斑相互连接。
地址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南湖大道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