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一种用于有机绿茶生产的新工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有机绿茶生产的新工艺,第一翻料机构包括倾斜布置的第一布料板,第一布料板的高度沿第一烘干输送带或第二烘干输送带的输送方向逐渐增大,第一布料板的板面分别与茶叶在第一、二烘干输送带卸料端下落的路径相交布置;第一布料板的倾斜角度为45~60°,第一布料板的下端距其下侧相邻烘干输送带的输送面的间距为2.5~3.5cm,滚筒杀青进行一级杀青用于茶叶香气成型和促进非酶性化学反应,提升茶汤品质,使得茶汤醇厚、鲜爽;微波杀青进行二级杀青,用于茶叶提色和保色,使得成品茶叶的颜色碧绿、润亮。
申请公布号 CN105192136A 申请公布日期 2015.12.30
申请号 CN201510605042.2 申请日期 2015.09.19
申请人 岳西县弘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传财;王业精
分类号 A23F3/06(2006.01)I 主分类号 A23F3/06(2006.01)I
代理机构 代理人
主权项 一种用于有机绿茶生产的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摊放:将采摘初展鲜叶放置于摊放装置上进行摊放直至茶叶颜色开始转暗,摊放过程中翻动鲜叶;烫青:将摊放后的茶叶投入烫青装置中烫青处理50~55s,控制热水温度为95~98℃,烫青后将茶叶输送至晾干装置晾干;一级杀青:晾干后将茶叶放入滚筒杀青机内130~140℃一级杀青处理1.5~2min;摊凉:将一级杀青后的茶叶放入第一摊凉装置上,室温摊凉2~3min;二级杀青:将摊凉后的茶叶输送至微波杀青装置进行二次杀青,二次杀青时间1.2~1.25min;后处理:二级杀青后将茶叶置于理条机中进行理条,理条结束后将茶叶置于烘干装置内进行梯度烘干;烘干后取出摊凉30min,最后将茶叶放入提香机内85℃提香25min,提香结束后冷却并真空包装;微波杀青装置包括第三箱体,第三箱体内设置有上下水平布置的上、下输送带,上、下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同,上输送带的卸料端和下输送带的进料端位于第三箱体的内部,上输送带的进料端和下输送带的出料端分别延伸至第三三箱体两端部的外侧,上输送带卸料端延伸至下输送带进料端的内侧,第三箱体内设置有水平布置的集风板和布风板,集风板位于上输送带的上侧,布风板位于下输送带的下侧,集风板和布风板均为孔板构成,上、下输送带之间设置有微波发生器,第三箱体的上顶壁和下底壁上分别设置集风口和送风口,集风口和送风口之间通过风送管道相连接,风送管道上设置有除湿机和第三风机,上输送带卸料端的外侧设置有倾斜布置的翻料板,翻料板靠近上输送带一端的高度小于另一端的高度,翻料板与茶叶在上输送带卸料端下落的路径相交布置;翻料板的倾斜角度为45~60°,翻料板的下端与下输送带的输送面之间的间距为2.5~3.5cm;上输送带的卸料端还设置有风管,上输送带包括上输送带体和下输送带体,风管位于上、下输送带体之间且风管沿上输送带的宽度范围设置,风管与喷气装置相连接,风管的管身上间隔设置有用于喷气的喷气嘴,喷气嘴的吹气方向为斜向下且指向靠近翻料板的一侧;烘干装置包括第一烘干箱体,第一烘干箱体内设置有上、下平行相对布置的用于输送茶叶的第一、二、三烘干输送带,第二烘干输送带的两端均位于烘干装置内,第一烘干输送带的卸料端和第三烘干输送带的进料端均位于第一烘干箱体的内部,第一烘干输送带的进料端和第三烘干输送带的出料端分别延伸至烘干装置两端部的外侧,第一烘干箱体内设置有水平布置的第一集流板和第一布流板,第一集流板位于第一烘干输送带的上侧,第一布流板位于第三烘干输带的下侧,第一、二、三烘干输送带的下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均流板,第一均流板的上板面上均匀设置第一电加热管,第一集流板、第一布流板、第一均流板均为孔板构成,第一、二烘干输送带卸料端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对茶叶进行翻料的第一翻料机构,第一翻料机构包括倾斜布置的第一布料板,第一布料板的高度沿第一烘干输送带或第二烘干输送带的输送方向逐渐增大,第一布料板的板面分别与茶叶在第一、二烘干输送带卸料端下落的路径相交布置;第一布料板的倾斜角度为45~60°,第一布料板的下端距其下侧相邻烘干输送带的输送面的间距为2.5~3.5cm,第一、二烘干输送带的卸料端还分别设置第一气管,第一气管分别沿第一、二烘干输送带的宽度范围布置,第一气管与第一鼓气装置相连接,第一气管的管身上间隔设置有用于喷气的第一气嘴,第一气嘴的吹气方向为斜向下且指向靠近第一布料板下端的一侧,第一布料板为波浪板构成。
地址 246620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莲花村凉风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