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名称 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工业化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鱼类养殖系统。主要以蓄水沉淀池、回水渠道沉降和旋流池沉降进行固液分离,在水体颗粒物分离的基础上,再通过一级生物滤池的砂石滤床净化和分离微小颗粒物,经一级生物滤池净化的水质进入二级生物滤池,一、二级生物滤池中生物填料上的生物膜降解氨氮、亚硝酸氮,水体颗粒物的总净化率达到99%以上,对养殖水体进行机械增氧或液态氧增氧,最后经过紫外线消毒器消毒灭菌,将清洁的生态水送入养鱼池,养鱼池废水反复净化,循环利用。养鱼系统实现完全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鱼类养殖,达到了养鱼不生病或少生病的目的,养鱼成活率80%以上。
申请公布号 CN101548655A 申请公布日期 2009.10.07
申请号 CN200910128325.7 申请日期 2009.03.26
申请人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发明人 王志敏
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A01K63/04(2006.01)I;C02F9/14(2006.01)I;C02F1/32(2006.01)N;C02F3/32(2006.01)N 主分类号 A01K61/00(2006.01)I
代理机构 秦皇岛市维信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戴 辉
主权项 1、一种生态型封闭式循环水养鱼方法,其特征在于:(1)蓄水沉淀池:在近海岸取水口处建立蓄水沉淀池(1),蓄水沉淀池(1)的容水深度应在2m以上,面积20000m2以上,由蓄水池边建造水泵站向配水车间供水;(2)配水车间:配水车间(4)内配置砂滤池(16)、清水池(17)、配水池(18)、回水泵和板式换热器;由配水车间(4)向养鱼车间补充供水,一般日补水量20%左右;其中,由水泵站(13)抽取天然海水送入砂滤池(16),位于砂滤池(16)上部的送水管道为聚乙烯材料,在管道周围按20~30mm间距钻孔,孔径8-10mm,其有孔管道长度不小于2000mm;(3)养鱼池:养鱼池(7)大小按水循环量设计,如1次/h,养鱼池(7)面积应小于30m2/池;池形为正方形,砌圆角,中央具有排水和回水,向心坡降5%;养鱼池(7)内的回水管道和排污管道均预埋在池底之下,中心管用三通连接;(4)回水渠道:回水渠道(8)位于养鱼池(7)外侧,渠道宽500mm,高度与养鱼池(7)顶相同,坡降0.2%,底角圆弧形;在回水渠道流向的末端设一道拦污墙,高度400mm,位于回水流向最后的养鱼池(7)处;在拦污墙的内侧,距墙体500mm处设一个排污口;回水渠道的底部设多个排污口,间距6-12m,各排污口有直径500mm锅底形集污槽,集污槽深度50mm,集污槽中心设排污口,排污口直径110mm,排污口通向排污沟;(5)旋流池:该旋流池(23)设在回水渠道(8)和养鱼池(7)的末端,其池底比养鱼池深400mm;旋流池(23)的进水口位于回水渠底部上返400mm处,进水口切线设置;旋流池底部中央设有排污口,向心坡降10%,排污口的开口与排污沟(9)导通;由旋流池上部与进水口相平的位置设有一个通向回水泵槽的开口,其开口应大于或等于进水口;(6)回水泵槽:该回水泵槽(20)位于旋流池(23)与生物滤池一侧的供水槽(19)之间,其内安装回水泵(20);该回水泵槽(20)顶部与旋流池或养鱼池(7)同高,其底部设排污槽,底角为圆弧形;(7)一级生物滤池:一级生物滤池(5)的滤床以砂石材料为主,并设有细砂层,在砂层底部铺设筛绢网,筛绢网下是卵石,在卵石下面铺设一层圆孔塑料板网;一级生物滤池(5)细砂层上部100mm处安装反冲洗排污管道;滤池底部设置排污口,向排污口坡降2%;一级生物滤池(5)的面积与养鱼池总面积之比为1∶7-10;(8)二级生物滤池:二级生物滤池(6)依养鱼池面积而定;二级生物滤池(6)为立体生物填料净化池,净化水由一级生物滤池(5)的底部流入,再由二级生物滤池(6)的上部流入供水槽(19),供水槽净宽600mm;二级生物滤池(6)通过界墙上部的过水孔向供水槽(19)供水,过水孔安装位置由界墙顶部下返500mm处,设过水孔10-12个;二级生物滤池(6)与养鱼池(7)面积之比为1∶14-17;二级生物滤池(6)底部设置排污口,向排污口坡降2%;二级生物滤池的界墙低于一级生物滤池300-400mm;其中,在一、二级生物滤池之间设有过水道,过水道的底部安装控制过水阀门;(9)污水处理池:该污水处理池通过排污沟与配水车间(4)连通;污水处理池包括一级污水处理池(14)和二级污水处理池(15),池内培植能净化养鱼废水的水草、藻类和贝类;该二级污水处理池与蓄水池(1)连通,在二级污水处理池(15)设置砂滤墙,净化水经砂滤墙流入蓄水池(1)。(10)紫外线消毒器:该紫外线消毒器(22)安装在水质循环净化供水槽(19)的前端。
地址 066004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河北大街西段360号